三酸甘油脂對心血管的危險性
文:rebacca1

三酸甘油脂對心血管的危險性[脂肪的新陳代謝]

人體內脂肪代謝的過程相當複雜,一般來自食物的脂肪經過大腸 小腸及淋巴管之代謝,最後會以非常微細的脂肪球型態-乳糜小滴 (Chylomicron)進入血液循環,在血液循環中乳糜小滴經由酵素分解, 其殘餘物(Chylomicron remants)才由肝臟細胞攝取而進一步合成三酸 甘油脂,然後各類型脂蛋白再依其功能分別進行不同的脂肪代謝。 壤三酸甘油脂在動脈硬化扮演之角色]T酸甘油脂在動脈硬化扮演之角色] 分別進行不同的脂肪代謝。纂三酸甘油脂血症會造成高密度脂蛋白(HDL) 轉變成中等密度脂蛋 白(IDL) 的機率增加三倍,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濃度相對會減少。

  中等密度脂蛋白(LDL)一般俗稱惡性膽固醇,它的功能是將肝臟 合成之膽固醇酯化物送到週邊組織,所以很容易造成週邊組織(尤其是 血管)內之膽固醇酯化物沈積,一旦LDL 膽固醇濃度增加再加上血管壁 受傷,動脈粥狀硬化很快便會形成。 

傷,動脈粥狀硬化很快便會形成。 x固醇濃度增加再加上血管壁 [三酸甘油脂血症之流行病學探討] 從1960年代就不斷有流行病學報導三酸甘油脂血症與缺血性心臟疾 病之相關性,在早期的報告中,三酸甘油脂是缺血性心臟疾病一個很重要 的預測指標,但是當越來越多的變數(如LDL 膽固醇與HDL膽固醇) 加入 統計數據後,三酸甘油脂就不再是影響心血管危險因子的重要因素。然而 也有有許多研究顯示,LDL膽固醇與HDL膽固醇比值超過5 倍以上,則 其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將遠超過只有HDL 濃度過低之病人,而這些增 加的危險性都很明顯的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有關。

的危險性都很明顯的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有關。之病人,而這些增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之治療] 除了血中脂質代謝異常引起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外,以下是可能造成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次要原因,當確定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之原因之後,下 一步就是進行積極性的治療。

造成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之次要原因:

  1. 代謝異常:如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甲狀腺機能過低,慢性腎衰竭,腎 病症後群,阻塞性肝臟疾病,急性壓力
  2. 飲食異常:例如飲食中脂肪過多,飲食中糖質過多,酒精過多
  3. 藥物:例如:Thiazide類利尿劑, β-腎上腺阻斷劑,皮質類固醇,維 他命A 酸,雌激素,膽酸調節劑リW腺阻斷劑,皮質類固醇,維A.

    A.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維持理想體重,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最 好的方法就是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而減少卡洛里可以從脂肪限制著手, 一般而言,一份理想的飲食,其總脂肪量應該小於30%,而飽和脂肪酸 也應該小於10%,除此以外,單糖類食物及酒精也在限制範圍之內。 運動不僅可以幫助飲食療法對體重的控制,同時也可以降低三酸甘 油脂濃度,除此以外它更可以增加病人對胰島素之敏感度,所以葡萄糖耐 受性會增加。以糖尿病病人而言,運動可增加飲食及藥物療法對葡萄糖 之代謝,所以病人的血糖控制可以更加穩定。

    魚油(富含Omega-脂肪酸)也可以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量,一般8-15 克的劑量就可以降低VLDL之合成,所以對三酸甘油脂的濃度有很好的調 節作用,然而病人若是服用一天20-30 克的高劑量反而會增加LDL 的膽 固醇濃度,所以魚油的治療劑量不可過量。魚油不建議用於糖尿病患。 醇濃度,所以魚油的治療劑量不可過量。魚油不建議用於糖尿病患。

    B.藥物療法:

      藥物療法只能針對高危險群病人,一般第一線用藥為Niacin 或 Fibric acid,在赫爾辛基心臟協會之研究,Fibric acid類藥物(如 gemfibrozile、Bezafibrate、Fenofibrate、Ciprofibrate) 一般可以 降低約40-50%之三酸甘油脂,同時也可以升高15-30%之HDL膽固醇及 降低10-15%之LDL膽固醇。除此以外,它們對於餐後三酸甘油脂及乳 糜小滴之濃度控制同樣也有優異療效。Niacin會增高血糖濃度,所以不 宜使用於糖尿病患。

    一旦病人對Fibrate類藥品或Niacin 產生耐藥性,則病人可以選擇 Hydroxy-Methylglutaryl(HMG)輔助酵素A還原抑制劑(例如Lovastatin 、Simvastatin、Pravastatin、Fluvastatin),其三酸甘油脂的平均降幅 大約10-15%。

    總括而言,藥物治療只能當作非藥物治療失敗後的第二線用藥,起始 治療仍以非藥物治療為主。

    [結論]:

    動脈硬化一直是現代人除了癌症外最擔心的疾病原因,尤其是現代社 會應酬頻繁,飲食失常,若再加上壓力過大,很容易因此引發心血管疾病。

        最近許多文獻報導都強力支持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合併HDL濃度過低 (或LDL/HDL膽固醇比值過高),是動脈硬化相當危險的因子,其引發缺血 性心臟疾病之比率會高出正常人四倍,所以如何控制血中正常的血脂濃度 是一般成年人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功課。 (許媛如藥師)

    參考文獻:

    1.Medical Progress Special Issue,June 1995

    2.Goth's Medical Pharmacology,12th,1988 's Medical Pharmacology,12th,19885蠔v)常的血脂濃度  's Medical Pharmacology,12th,19885蠔v)常的血脂濃度  's Medical Pharmacology,12th,19885蠔v)常的血脂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