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為了自己而當醫師
文:黃蔚醫師

「大醫院看大病、小醫院看小病的設計固然沒錯,但 是住在小醫院附近的病人卻不會只生小病。」黃院長用這 句話點出了偏遠地區醫療工作的推展困境。

謙虛的黃院長,對自己的成就非常地客氣。在訪談過 程中,他不時提到「自己一直在學習」、「眼光見識要放 寬」、「感謝他人的支持」。這樣的胸襟,在現代社會來 說,真是難得少見。

黃院長非常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多多給予協助和支持 ,讓山地鄉民眾和原住民同胞都能夠獲得與平地民眾一樣 的醫療照護:「秉持愛心和關懷精神,是醫院設立的最初 目標,也是最終目標」。

【做人不只是為了自己活下去】

榮總、國防、哈佛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研究訓練,讓我 得以完成嚴苛的醫學學習,有機會鑽研高深的醫學知識。 然而仔細深思,我所享有的一切,對社會到底有什麼貢獻 呢?

從學術的角度來看,研究需要一、二十年的時間才能 拿到成果;從臨床的觀點來看,醫學中心聚集了許多優秀 人才,不愁沒人治療病患。如果我能夠好好利用這些時間 ,到需要我的地方服務,是不是更能夠直接回饋社會呢?

「留在大醫院,名聲好、收入高、更受人尊敬。但是 到真正需要我的地方,我的心會感滿足愉快」,這是我最 直接的感觸。

我認為,一切成就歸於他人、「讓世人透過我的工作 了解上帝的關愛」。基於這個信念,我來到了埔基,與所 有同仁一起努力。

【感謝全力支持我的另一半】

在相識之初,內子的一句話:「我不是為了自己而當 醫師」感動了我,也讓我有幸成為她終身的伴侶。

在考慮要不要到埔基之時,內子堅定支持我:「你放 心的去那裡,我會負責家裡所有事情。」

在教養小孩時,內子和我採取理性開明的理念:「不 要計較個人得失,眼光要放寬,將來我們是要以服務整個 大中華圈為目標」。

如今,我的大兒子是台大物理系學生(高中是國際及 全國物理學科金牌得主,放棄保送台大醫科機會,自願進 入物理系)、大女兒是台大土木工程系學生、小兒子正在 國中就讀。內子也在台中榮總擔任婦產科主任一職。我之 所以能夠在我喜歡的工作上努力、家人能夠和樂平安,這 完全都要感謝我的另一半。

【堅持理念就有持續的動力】

當初憑著一股熱情,我來到了埔基。但是我卻發現, 這裡的醫療工作除了需要專業的醫療技能之外,還需要管 理、企劃、財務等其他方面的知識。我抱著重新學習的態 度,與醫院同仁一起努力,在人力、物力、資金缺乏的局 面下,我們憑著信念,一步步地到達現在的目標。

「理想與信仰」是對抗艱困的最好環境。我很感謝所 有一起努力的同仁,因為有了大家的鼓勵與支持,我才能 堅持下去。

【希望社會多多鼓勵年輕人發展理想】

政府在近年來對山地醫療的援助,大家都有目共睹。 我們也很感謝社會各界的援助,讓埔基得以繼續經營。然 而,我們除了希望能獲得更多的資金,來進行偏遠地區的 醫療照護工作之外,我更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我們的 工作行列。

金錢價值觀的盛行、全民健保制度的偏差、醫病關係 的日益惡化,使得年輕人無法施展理想,連帶地也影響年 輕醫師和其他醫藥專業人員投入醫療工作的熱誠。我們可 以清楚地看到,現在的年輕醫師不願意選擇繁重的科系如 外科或婦產科,有志於偏遠地區醫療工作的年輕人也會被 家長親友所勸阻。

為了全民的健康、偏遠地區的福祉,我希望投身醫學 工作行列的年輕一代,能夠重新思考醫學宗旨和個人理想 ,如此才不會生活忙碌、卻心靈空虛。


黃蔚醫師、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
1975.6:國防醫學系第三名畢業
1975.8:任職於台北榮總內科
1980.7:升任為台北榮總免疫科主治醫師
1982.3:轉任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1986.6:赴美國哈佛醫學院進修分子生物醫學
1987.9:回到台中榮總研究免疫與風濕疾病
1994.8:進入埔里基督教醫院服務迄今

財團法人埔里基督教醫院
捐款郵撥帳號:00256822號
電話:(049)912151∼1460
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鐵山路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