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厌弃的王

【作者:小佑哥哥家庭之歌 2025.04.20



插图绘制/Dorothy


地点:撒母耳记上8~12章

伙伴:圣父、撒母耳


在那个以色列没有王的时代,以色列人都照自己的意思过日子,如同一盘散沙,常常被邻国欺凌。一些有国际观的人痛定思痛,思考为什么以色列如此积弱不振,他们的结论是国家组织松散、人民各行其是,以至力量没有集中、资源没有统合。

士师偏差

当时,上帝经常兴起许多士师肩负审判、仲裁任务,然而,不是每个士师都品行端正,约珥、亚比亚两兄弟就很不像话,常收取贿赂,做出扭曲是非的判断。

撒母耳身为上一代士师,后继者不法,大家认为他也有责任。「我们要改革!」有志之士聚集到撒母耳面前,提出他们的要求说:「我们需要一位君王治理我们,像邻近的国家一样。」撒母耳处事判断公正,是没话说的,但他立为士师的两个儿子实在不争气,没有半点父亲的风骨。已是迟暮之年的撒母耳,看着来势汹汹的众人,一时百感交集。

撒母耳感叹,是因为他年幼时也见过类似的场景。那时候是祭司以利和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虽然是祭司,却做了很多得罪上帝的事,以至上帝让他们父子三人死在同一天。甚至,上帝容许敌人夺取象徵上帝同在的约柜,让人感到荣耀离开了以色列。接着撒母耳被上帝选召,在那个上帝很少对子民说话的年代,传讲上帝的话语。

言者谆谆

眼下的状况,虽然和以利父子不尽相同,撒母耳还是感到难过。但比起两个儿子不肖,更让他难受的是以色列人想要拥立君王。老人苦口婆心的剖析立王之后要承担的重轭,比如说被君王管辖、要服事他、为他作战、替他耕种,还要给他粮食、土地、税金……等,希望打消以色列人的念头。

更重要的是,撒母耳认为以色列不是没有君王,只是这位君王和其他国家的君王不同,是人看不见而支搭帐幕住在他们中间的上帝。他没有率领他的子民冲锋陷阵,却兴起拯救者带他们离开埃及,溃败埃及军兵,领他们到应许的土地。他没有向以色列人索要税金,却赐下丰厚恩典给他的百姓,让他们得以衣食无缺。

但以色列人不要这位君王,他们希望和其他国家一样,有一位看得见、可以同进同出的君王。所以上帝对撒母耳说:「他们不是厌弃你,而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母耳听了更伤心,上帝长久以来保守、拯救他的子民,他们竟如此回报!上帝又说:「自从出埃及至今,他们总是如此,常常离弃我,这不是新鲜事了,只是故态复萌而已。」


插图绘制/Dorothy


【结案报告】耶稣在哪里?

立王是以色列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从他们走出埃及到这时,上帝一直选召仆人,除了亚比米勒自立为王(参考任务 no.26),没有一个人当王,因为真正的君王是上帝。但现在以色列人不这么认为了,他们希望立一个人为王。

原初按着上帝的律法,并不需要设立君王这个职分,因为上帝就是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记上12章12节)。以色列人立王,其实就是不想让上帝作他们的王。

到了耶稣的时候,他也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君王。跟随耶稣的门徒,摩拳擦掌等着卡位,好在他建国时谋得一官半职。耶稣的确是君王,然而,这位君王不像门徒预期,因为他来不是要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君王。奇妙的是,当时的罗马兵丁在他的十字架上挂牌,竟写着「犹太人的王」(约翰福音19章19节)。

耶稣这位君王第一次来时,被厌弃、被羞辱、被鞭打、被刑罚,他戴着荆棘冠冕,被高举在世人面前。当时人们不知道他是这世界真正的君王,也不知道这看似失败、羞辱、难堪的结局,三日后竟得到翻转――耶稣从死里复活,打败死亡权势,天上地下掌权,直到永永远远。

about 【家庭之歌】专栏主要写手:蔡佩芬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