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

| | | | | 转寄

谁是牧羊人?-2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好牧人》(Good shepherd),吉恩・巴蒂斯特・德・尚帕涅( Jean Baptiste de Champaigne),17世纪。(图片来源/WIKIPEDIA


神苏醒我灵魂,引导我走义路

继续看下去,还是同一个意境。「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现代人认为灵魂是讲到人的内在,中国文化想像空间更多,灵魂出窍等,但圣经中的灵或灵魂就是指「全人」。你真正是谁,一个人到底如何,终有一天会暴露,所谓日久见人心。所以这里的「灵魂苏醒」是指神会让你全人更新而变化。非常奇妙,大卫是在失去一切时表达出神是他的牧者,他必不至缺乏。第一个表现是神给他一个安舒的环境,第二个表现是让他的全人更新而变化,他会完全被神改变。

紧接着下一句经文表达这种改变的目的,为什么神要让你不至缺乏,让你躺在青草地上和可安歇的水边,让你的灵魂苏醒,这些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引导你走义路。

神做的一切都有目的,就像父母对孩子有目的。我们是神的儿女,神是我们的慈父。一个称职的父母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吗?为何我们好像希望神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呢?我们对神的期待是要什么给什么:缺钱了要钱;吃鸽子肉腻了要换龙肉吃;丈夫要身体更好,妻子要青春常驻;我不指望长生不老,健康就好,最好不用经历重大的病痛,在睡眠中被神接走。我们可能会对神说,我的要求不多,我是乖孩子,所以期待神能满足我……但神要我们走义路。

义是神的义,就是神的路,神要你走的路就是义路,每个儿女的路会不一样,但走的都是神的路。比如说神要我走的路,就是来到中国,植堂、教导、帮助,这是神要我和我一家走的义路。神对你带领的义路是什么,这是你要祷告寻求的,只要你是为神而活,你就不至缺乏,能躺卧在青草地,安息在溪水边。你现在面对的艰难和挑战,我也经历,我跟你一样渴望解脱,然而同时,我却能在信心里诚实地说这就是我的青草地,是我安歇的水边。因为耶和华与我同在,他让我在这里,他让我的灵魂苏醒,这就是他带我走的义路。不管什么艰难困苦,神必带领,这就是我的喜乐和安息。如果你不明白这点,明天给你1亿,送你到美国最安全的地方,读最棒的学校,你还是不会安息,你仍会像一只可怜的羊,时时受到惊吓,很容易中魔鬼的诡计,很容易受罪恶的诱惑,而当你在美国出事的时候,身边的亲友更少了。

怎么知道这句「引导我走义路」是可信的呢?神也给了答案。神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给你,因为神是「为自己的名」。听起来好像是很自私的答案,但幸好神给的是这个答案,如果神不是为他自己来塑造和带领你,那才真糟糕。为什么用在我们身上最糟糕的答案,用在神身上却是最好的答案?因为人都软弱,有自私和偏见,有罪和邪恶可怕的一面,虽然也有美好的一面。但神却是完美的,在他里面没有软弱,没有羞愧,没有丝毫的罪,所以这是最可信的道路。

或者再用神学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知道神有很多属性,圣洁、公义等,但圣经中有两句话最能表达神核心的本质和整体属性。第一,神是灵;第二,神是爱。不是神有爱,神有情感,而是表明爱就是神的本质,跟神是灵一样,神一切作为的出发点都不离他的爱,就连惩罚和毁灭都充满了爱。今世的观念认为爱只是情感,所以滥用爱。今天我爱你就在一起,明天我不爱你就分开。我们只把爱当成一种正面情感,觉得产生负面情感时就没有了爱。但神是爱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父母生孩子后都非常开心,但很快发现孩子说哭就哭,说闹就闹,怎么办?不爱了吗?当然不是,父母的心情也许五味杂陈,甚至慢慢从正面情感转到负面情感,但对孩子还是爱。因为爱,就尽量让他不哭,因为哭是表达不舒服。在烦恼吵闹之中,父母的情绪不可能会好,越来越负面,但还是持续无私地努力让孩子不哭,这就是爱。

爱跟情绪不一定匹配,可以有负面情绪的爱。就像有时候,夫妻会吵架是好事,表示还在乎对方,不是无所谓,否则根本不愿跟对方浪费三秒钟。神是爱,表达出他对我们永远是用爱的方式,用委身和舍命的方式来带领我们,包括他管教我们的时候。神是因为深深爱你,才会管教你,塑造你,才会先让你承担一些痛苦,学习能够活出他的样式,这些都完全是爱的表达。神是为他自己的名引导你走义路。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来中国,我的回答就是跟随神的带领,走他的路,如果我给你其他答案,那才糟糕。比如说我爱中国人,可中国人也有不可爱的地方,那我就三年后再来?或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好,中国菜好吃我就来,那如果发展不好,觉得吃厌了我就会拜拜。或者,觉得中国教会很积极我就来,但不积极时我就可以走了?如果把答案放在别处,就会坠入一种危机,魔鬼就希望你这样想。

圣经的答案是很高大上的,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核心追求。同样的,交友嫁娶,答案太实在会有点可怕。长相好就在一起?外貌会变的。兴趣相同就在一起?兴趣久了会腻。把感情建立在这些条件上,听起来合理,其实最不合理。当我说我爱你,是不管你怎样,我都以爱为根基去追求你;无论你好不好,我都照顾你,劝勉你,我的人生环绕着你;我无论想什么,都先想到你,这才是爱的表达。当圣经说神是爱的时候,就立定了基础神学:神是爱。你觉得神坐在宝座上每天在想谁?他在想你,想怎样让你变得更好,怎样把你塑造得更有天国的样式,让你更像他的儿女,所以,神就是爱。那神表达爱的方式是什么呢?有时候你跟他要糖,他却给你吃更健康的;你想要家财万贯,他却先让你过艰苦日子,你就生气了。但神爱你,他是为自己的名引导你,他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因为神是爱。

死荫的幽谷中有神亲自安慰

接下来,「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如果1-3节是神在天国彰显的美景,第4节就是大卫印证出来的。对大卫而言,死荫的幽谷跟美妙的环境是并存的。为什么大卫会这样反思?因为他确实在死荫的幽谷,他被逼迫到随时可能被杀死。

死荫的幽谷是一个意境奇妙的隐喻。如果你走到谷里,就是没有别的路了,你要么往前,要么往后。古代打仗最喜欢在谷中埋伏,让敌人没退路,谷就是一条狭窄的路,你只能一直勇敢地走下去。死荫的幽谷原文的意思是笼罩在死亡里,这是一条死亡笼罩之路,行在这个谷里,死亡随时向你招手,随时威胁你。还有一层更深的表达,这个「荫」的原文是影子和阴影的「影」。影是什么呢?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怎样逃脱你的影子?长大才发现影子就是如影随形的,有你才有影子,意思是这死亡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不是你做什么就可以逃脱的。这是否也像今天我们的处境:不管做什么好像都是死路,无论投资学业、商业,还是找工作为人打工都是死路,结婚的成功率越来越低,生小孩又不听话又会啃老……所以现在大家都想躺平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死荫的幽谷很贴切地描绘出我们对环境的认识,走哪一条路都是死。

可是大卫却说他「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不怕遭害是回应着死荫幽谷,大卫有信心,知道他必不缺乏,死亡的威胁和罪的诱惑都没用,为什么大卫可以如此?接着是最关键的一句话:「因为你与我同在。」注意大卫对神称呼的转变,1-3节是第三人称,他、他、他,到了第4节,变成了第二人称的你。通常说「他」有点距离感,但讲「你」时就是亲密感了。在第4节,神不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变成在你面前的神,变成跟你如影随形的神,所以大卫不怕遭害。我们虽然真是在死荫的幽谷,可是真正跟我们如影随形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神跟我一起走,所以我就不怕,这是我们的领受和追求。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以前的牧羊人是拿两根棍,为什么呢?牧羊人有时要打猛兽,如果把竿打坏了,羊就不会再跟牧羊人,因为羊是只认竿的奇妙动物,所以打猛兽一定要用杖,却要收好竿,不能打坏竿。现在的牧羊人只拿一根棍,因为现在狮子老虎都关进了动物园,牧羊人可以放心地牧羊,不用再拿杖。

神在危难中保护我们,神也在黑暗中带领我们,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会让我们害怕呢?(待续)




※本系列文章授权自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