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樂 2002.06.09
近年來每逢發生規模稍大的地震後,便有房屋出現樑柱箍筋迸開 、主筋挫屈、混凝土爆裂崩落,甚至樑柱扭曲、大樓傾斜的現象而成 為危樓。這些房屋都是購屋者的重大財產,如今出現了重大瑕疵,與 當時出賣房屋的建商要求賠償時,也有建商說此為天災所造成而不願 負責,使得消費者的權益無法獲得保障。故本文試從法規面來探討受 災戶要如何維護自己民事方面的權利。
在上述雙方的房屋買賣契約內,一般會規定結構體保固若干年, 保固係指無償維修,若符合保固的條件,則當先依契約處理,若不符 合保固條件時或契約未載明時,則依法律來給消費者保障。
房屋買賣屬民法債篇規範,建商須對其賣出之物負瑕疵擔保責任 ,但其有法律時效上的規定,購屋者因物有瑕疵,而得解除契約或請 求減少價金者,其解除權或請求權,於為通知後六個月間不行使,或 自物之交付時起經過五年而消滅。依此條文,如果建商主張交屋已經 超過五年,難道消費者就無法獲得保障?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所以此時消費者應可主張民法第 360 條 規定:買賣之物,缺少出賣人(即建商)所保證之品質者,買受人得 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請求不履行之損害賠償。在此須先探 討何謂「出賣人所保證之品質」,方有可能請求到賠償。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建商賣給消費者一個安全無虞的房屋,本就 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就算不特別保證,也是必須要具備的。「保證 之品質」現參照民法之規定:依法律行為之性質或當事人之意思不能 定其品質時,債務人(即建商)應給以中等品質之物。現若以政府對 建築物之法規規定,作為「中等品質」之要求,則民國六十三年內政 部所頒定之建築技術規則已有地震力之正式規定,任何一地區的建築 物若依此規則設計及施工,應皆可承受震度五級或六級以上的地震而 安全無虞(視所在分區而異),故災區未達規定震度時不應視為天災 ,而須負債務不履行之責。
而債務不履行又可根據是否可歸責於債務人而使求償方式互異。 若交屋時建商即知結構有問題,則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為不 完全給付者(即結構部分),購屋者得請求賠償損害。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此請求權的時效問題,因以不能之給付為標 的而無效者,損害賠償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所以受災戶 必須在此期限內提出,否則將使自己的權益受損。
若建商無故意或過失之情節,則因不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債 務人對第三人有損害賠償請求權者,債權人得向債務人請求讓與其損 害賠償請求權。一般而言,建築物是由建商委任建築師設計,交由營 造廠承攬施工,故所謂的第三人即指營造廠(負施工不良責任)或建 築師(負設計不良責任),故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可據 此請求讓與損害賠償請求權而保全自己的權利。
依照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請求損害賠償,對於受災戶來說實是一件 曠日費時的事,現行保險制度雖有地震險的設計,但應屬防範天災所 造成的損失。惟建立一套完善的房屋交易履約保證制度,方能使消費 者面對此類問題時能迅速獲得應有的照顧。
  作者為土木工程技師
 作者為土木工程技師
不住禱告,守望這城
從水旱看資源分配
聰明買保險




 轉寄
 轉寄 站內文章搜尋
站內文章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