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曉亭 2018.01.21

  圖片提供/123RF
 
  我就是我,怎麼會迷失?
  我們會找不到鑰匙,找不到手機,找不到別人,怎麼會找不到自己~~~
  當然會!
  找自己根本就是最難的事!
 
  先說一說什麼是「山寨版」的自己:
 
  1. 外貌
  2. 出身與背景(姓氏,性別,哪裡人,父母社會地位)
  3. 頭銜
  4. 學歷與經歷(在哪裡工作過求學過,去過哪裡,住過哪裡…)
  5. 財富
  6. 恩賜才幹
  7. 專長
  8. 才藝
  9. 生活條件(車子,房子,包包,服飾…)
  10. 品味
 
  我們經常用上述項目來「定位」自己。
  但是這些都是表面的,都是「可見」的,擁有這些未必擁有健康的自己。
  其實很間單,現在請大家自我介紹,但是不准介紹上述項目,這時候該怎麼辦? 答案很清楚,我們就會開始描述性格與習慣,「我是個多話的人…」「我害羞…」 但是,能夠清楚描述自己內在特質的人就理解自己嗎?
  恐怕未必!
 
  「自己」,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好像很清晰,但往往很遙遠。
  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自己」幾乎都是指身體。
  「你自己去…」
  「你自己看著辦…」
  「你自己解決…」
  「你自己負責…」
  「你自己好自為之…」
 
  簡單說,我們成長過程中被塑造的「自己」就是「你一個人」的意思,就是「與我無關」的意思,代表「沒有同伴」,指的幾乎都是實質的孤單,然後這種身體上的自己也很容易帶來心靈上的孤立,因為身邊真的沒有人可以幫忙與陪伴。
 
  這樣的經驗只會讓我們的自己更迷失,因為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時候,表示我們經常是一個人面對世界。
 
  但是真正的自己,是一種「肯定的感受」,是一種極度真實的存在感,其實很難描述。
  1. 從小感受到被愛才感受得到自己。
  2. 從小感受到分享與分擔這些愉悅的溝通經驗才感受得到自己。
  3. 從小感受到被詢問,被關切,被尊重,才感受得到自己。
  4. 從小被引導有自己的目標才感受得到自己。
  5. 從小自己做決定才感受得到自己。
 
  當然,從小被虐待,被忽略,被冷落,被嘲笑,被比較也會感受到自己,但是那種感受帶來的是恐懼,不安,扭曲與模糊的自己,這種自己不會帶來喜樂平安與盼望,只會帶來午夜夢迴的困惑,這樣的人不可勝數。
 
  理論上,一個不跟人互動的人最擁有自己,因為不用管別人,他的世界只有自己。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人最迷失自己。
  因為,一個真正擁有自己的人,一定會出去跟人互動,這是生命的定律。
  一個真正擁有自我的人一定會出去跟其他的「我」分享分擔,而且不會嫉妒紛爭,自卑退縮。
 
  迷失自我的人則是不知道如何與人真正互動,沒有一個「明確的我」,這個人很難去跟別人互動,他很困惑,沒有分寸,而且害怕競爭,看見所謂「厲害」的人,他就會徬徨無助,害怕自己沒有價值。
  (同時,一個酷愛競爭的人也可能沒有自我,一直用打敗別人證明自己)
 
  耶穌因為擁有自我,所以「馬槽」與「十字架」都不會困擾他。
  信仰,就為了恢復自我,自我是神所造的形象。
  明天,跟大家談如何「恢復自我」。
所教的與所學的
詩享
跨國台灣媳婦的婚姻




 轉寄
 轉寄 站內文章搜尋
站內文章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