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曉亭 2020.11.22

  圖片提供/123RF
 
  獨立還是孤立,分得清楚嗎?這其實是個神秘的問題,很多人分不清楚...
 
  我們把自己想像的很獨立其實是有點自閉,我們以為不跟人家來往就是很獨立這當然是錯誤的觀念。
 
  真正獨立的人其實是跟人連結的很深,擁有十足的安全感,所以當他一個人的時候心裡還是很踏實也很溫暖,空間的分離並不會造成心靈的遙遠距離。書裡的「分離」其實就是「獨立」。
 
  一個人不夠獨立就會容易覺得孤單,覺得人家隨時會背叛,會明顯缺乏安全感。
 
  一個不夠獨立的人很怕人家的評語,而且為什麼會不夠獨立?
 
  其實是因為依附得不健康。
 
  只有依附健康了才有可能成功的分離,長大成熟。
 
  所謂不健康又分為「過度依附」以及「依附不足」二種情況。
 
  過度依附就是太黏,照顧的人沒有適度的放手訓練當事人隨著年齡長大,也就是所謂的媽寶或是公主病,依賴性太強變成都讓別人負責任,這樣的話是完全沒有真正獨立的可能。
 
  依附不足就是另一個極端,很容易變成所謂的早熟,提早承擔超過自己年齡的壓力,沒有跟別人分享的經驗,這樣的話就不是獨立而是孤立,不太敢信任別人,表面很客氣但是你就是會覺得有一層隔閡,不是很容易親近,防衛心會比較強。
 
  不管是哪一個原因,當我們不夠真正的獨立就會在人際關係上起起落落。
 
  可能一下子跟人家很好但是很快又跟人疏離,談戀愛的經驗也會忽冷忽熱,簡單說就是其實情緒很不穩定只是人家可能看不出來。
 
  我們都知道長大就是要獨立否則心裡的成熟度跟實際年齡可能會產生很大的落差,這個情形其實真的非常常見,主要的原因就出在依附經驗不完整造成搞不清楚什麼叫做獨立。一旦產生了錯亂,跟身邊的人相處就會很辛苦。
 
  「分離」最好的例子當然就是主耶穌自己。
 
  聖經說他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這就是分離最好的說明。
 
  他處在三位一體的狀況中不害怕道成肉身,離開天上的寶座,雖然孤身來到馬槽卻一直與父神合而為一,所以他可以忍受別人的羞辱與誤會,因為他心裡很篤定他是誰。
 
  耶穌在曠野三次受試探就完全證明他是一個成熟獨立的人。
 
  聖經也說要看自己合乎中道不要過於所當看的,這也是一種成功分離的描述。
 
  分離的意思就是我們的價值不是由別人來決定,所以我們不需要討好別人也不需要證明自己,我們就不會過度的驕傲與自卑,這一切都源自於我們有一個很好的依附經驗,我們不會輕看別人也不會貶低自己。
 
  一個生理經驗不夠的人在處理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上也會跌跌撞撞,很怕得罪上帝又或者是摸不到自己跟上帝的關係一直懷疑自己靈命不好。
 
  所以一個基督徒非常需要處理依附於分離的經驗,否則信仰就會虛無縹緲。
 
  今天要問大家的問題就是:
 
  1.我是個很有自信的人嗎?
 
  2.我很容易感到孤單嗎?
  依附(就是相連)與分離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只有回到這個起點我們才能穩步向前。
從道碩到神碩之路-宣告獨立研究的開始
網路禮拜算不算做禮拜?
教育的緊箍咒




 轉寄
 轉寄 站內文章搜尋
站內文章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