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国中老师,我发现许多有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多半存著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教养问题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事实上,学生在校的时间很有限,老师职责是知识的传递,通常课程都很赶,恐怕教授不完了;品格的渐次形塑,应该在家庭里进行。
在学校,关于孩子品格形塑,我就是利用导师时间,与学生交心。有时放宇宙光CD,三到五分钟的生命小故事,再来跟他们讨论,并要他们练习写短短的心得,让他们真的把故事读入心里。另外,国文课文当中,亦有很多不错的生命教育教材。有时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
有一次我发给学生红点贴纸与蓝点贴纸,让他们贴在他们身体部位。红点贴所喜欢的,蓝点贴不喜欢的,并请他们说说理由。接著我就让他们看,我的肚子上同时贴著红点与蓝点。对他们说,因为老师生过孩子,所以肚子大大皱皱很丑,令人讨厌。但是这却是孕育孩子的地方,这又令我感到很自豪。在个分享中,让孩子去体会一个很丑的东西,经历岁月、为你服务。并要他们试著说说生活中是否有这种很丑又很有价值的东西,好比妈妈的皱纹,爸爸手上的厚茧……,带给时下追求浮面美丽的孩子,更深刻地思考。
至于家庭教育儿童品格的形塑,基本上,我认为大人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子。有个学生的妈妈是保母,帮人带小孩,他对我说妈妈带的那两个小孩很吵、又爱讲脏话。有一天他妈妈看电视,两个小孩一旁在吵,并讲脏话,我妈妈就用脏话大吼骂回去。我听在心里,不禁暗暗吃惊大人对小孩的影响。另外,我这里要特别分享,我读国小一年级的孩子,有次反倒成了我的品格导师。
我们家养蚕,很多蚕宝宝孵出来了,女儿便带去学校与同学分享。回程的路上,刮来一阵风,将桑叶连小蚕宝宝吹走。我心想完蛋了,儿子一定会生气(我的儿子医生鉴定有情绪障碍)。就对女儿说,「我们骗哥哥说『蚕宝宝送给同学了』」。
没想到,女儿对我说「妈妈,你不是常常教我们不可以说谎?」我愣住了,便问女儿「那万一哥哥生气怎么办呢?」女儿镇静地说「如果哥哥吵,我们再来想办法。」品格形塑成功,孩子反倒成了大人的提醒,孩子们的信仰还比大人接近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