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赛跑赢得孩子心

位于云林县的「西螺浸宣教会」,在三年前设立「弱势儿童陪读班」,目前有多达四十二位儿童参加,老师有五位,包括杨青生牧师、师母夫妻档。由于缺乏教室,地方不够使用,小一至小六的孩子不分班,都在教会大堂教学。

陪读班孩子如果在行为上有问题,均由杨牧师负责教导。有个读六年级的孩子叫黑皮(化名),让牧师印象深刻。他在班上爱表现、不听教,专跟老师唱反调,生气时更会打同学。

杨牧师认为,要让调皮的孩子听话,非得要他们打心里佩服你。黑皮喜欢跑步,为赢得孩子心目中「英雄」形象,已五十岁的牧师邀孩子去运动场比赛,牧师卖力飞奔,结果跑赢了黑皮。尔后,他果真听牧师的话,不再捣蛋打人,比以前乖多了。

「有太多人跟孩子说教,包括老师和家长。」杨牧师说:「我体会到身教更重要。有些顽皮孩子喜欢灌蟋蟀,我便抓些昆虫放在宝特瓶送他们。」杨牧师笑称这叫「以虫会友」。「投其所好,用同理心跟孩子相处。让他们在兴趣上发泄精力,便能赢得友谊,从而慢慢改变他们的品格和生命。在过程中尽量不责骂孩子,否则孩子会志气消沈,甚或以敌对态度回应。」

杨师母接著说,陪读班第一年,儿童较躁动,老师对孩子品格拿捏和教导较难,最为辛苦,后来升上高年级情况就好多了。老师会参与探访、分享和讨论。有时孩子病了,牧师为他们祷告,家长也很开心地接受。

「我觉得班上孩子都是我的老师,磨自己的耐性和偏差的个性,也考验我的爱心。」陪读班的全职老师秀燕说:「有个一年级男童,他妈妈离家出走,爸爸一个人忙于农事。阿嬷照顾他时,嘱他不要用那么多水,他就乾脆不洗澡,同学闻到他身上酸臭味,都叫他坐远点,不要坐在旁边。」

秀燕跟他说回家要梳洗乾净,爸爸、同学都会喜欢,老师也要检查。秀燕常鼓励他,男童后来天天洗澡,在班上人缘变好了,数学和国语也都进步很多!本来很寡言,现在可以一直讲个不停。

另一位老师浣淳说:「班上有个三年级女生,父母都是残障者,靠卖彩券和刻印章过活。她个性很强,时常反驳老师。经过一年多,她现在做错事会跟老师说对不起,自然科也进步了十多分,让我很高兴!」

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乐多于苦,这是老师们心中最大的感恩:「跟孩子相处,彷佛让自己回到学生时代,相处久了,慢慢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知道如何去回应他们的需要,真是很珍贵的经历。」浣淳说。

秀燕很开心地接著说:「有些家长的大孩子在陪读班,却早早跟我们预约,想让家里小的来读书,还要我们预留名额,这对身为老师的我们,真是最大的鼓舞和肯定!」

(更多「弱势儿童课后陪读班」的感人故事,请见本月同步出刊,由「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所发行之《救助月刊》。)

〔弱势儿童课后陪读班 让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点上〕

有鉴于许多来自弱势家庭的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妥善教养,放学后无处可去,到处游荡,「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遂自二○○四年展开「弱势儿童课后陪读计画」,结合各地教会资源,筹设「课后陪读班」,让无法获得父母教养,或无力负担安亲费用的儿童身心灵得以均衡成长。

在照料孩子的课业、品格之馀,教会牧师与陪读班老师也会探访各家庭,了解问题,或开办亲子课程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改善家庭生活品质。

截至今年六月底,「弱势儿童课后陪读计画」已经筹设了三十六个班,资助五百四十九名国小以下的弱势儿童,让他们在放学后能够得到课业辅导及品格教育。七月起将扩大设立四十五个班,资助九百一十名孩童。诚挚邀请您一齐来参与及赞助这个计画,让弱势家庭的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点上。

「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洽询电话:02-27769995;网址http//www.ccra.org.tw。

转载自《耕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