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多年前一场婚姻幻灭的风暴,让现任台北妇女展业中心的主任陈玛利,带著两个分别是三岁多和刚满二岁的女儿,走向茫然无依的单亲妈妈之路。
陈玛利回忆说,刚成为单亲妈妈的时候,每天心里都很惶恐。虽然离婚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对身为基督徒的她来说,破坏了婚姻神圣的誓约,仍让她对上帝感到十分歉咎。除了内心的自责与外界异样的眼光,陈玛利面临最大的压力是经济问题,她常在坐公车时楞楞地想著:「孩子长大要上学读书,没钱缴学费怎么办……?」
为了维持母女三人的生活,陈玛利开始身兼三份工作,拼命地赚钱。最惨的时候,她的身上只剩下一百块,完全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但上帝的安排总是让人难以预料,当时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事务所有一个妇女助理的职缺,因此,她纵身投入妇女教育相关领域的工作,一路从妇女事工委员会的助理、女宣杂志的编辑,一直到十多年前派任到「妇女展业中心」,经济情况才稳定下来。
「妇女展业中心」是在二十几年前由一群热心的基督徒成立的机构,其目的在提供遭遇家庭变故或经济处于弱势的妇女所需要的支援,包括单亲家庭辅导与技能训练等服务。在「妇女展业中心」,陈玛利以用过来人的身份,陪伴这些妇女走出人生的幽谷。过去她一直因著自己离婚一事而对上帝感到愧疚,想不到上帝却藉著这样的磨练,让她有机会帮助有相同遭遇的姊妹们,实在是陈玛利始料未及的事,也让她经验到上帝丰盛的恩典与慈爱。陈玛利说,多年来感受到上帝的供应总是够用,就像是寡妇谭子里的最后一点面粉和油,总是不枯乾。一路摸索著走来,如今已将二个女儿抚养长大的陈玛利,对上帝的带领有著说不出的。她说:「我一个女人,赤手空拳的,凭什么能把孩子拉拔大?但是很奇妙地,上帝的恩典满满,能够陪伴著女儿们逐渐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意见、找到第一份工作,我内心受到很大的鼓励。」
讲到女儿们,陈玛利的眼睛闪烁著光彩,滔滔不地分享著和女儿互动的生活点滴,言语间流露出对孩子们的赞赏和无尽的母爱,她说,女儿们从小就很贴心,让她感到很安慰。陈玛利说,在女儿国小四、五年级的时候,她考虑了很久,想让女儿知道双亲已经离婚的事实,也让她们知道其实自己还是有父亲的,但是又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而无法接受。结果女儿的反应出乎陈玛利的意料之外,她们说,班上有很多同学的家庭也都是这样,而且她们觉得跟著妈妈很快乐。女儿开朗健康的态度,终于让陈玛利卸下心头的重担。从小到大,陈玛利一直非常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她也自信地认为她们的亲子关系亲密,孩子们有甚么话都会跟她说。然而,就在女儿高三那年的圣诞夜,爆发了母女之间第一次严重冲突。那晚,女儿与同学出游,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回家。在家里等得快要崩溃的陈玛利,听不进女儿的任何解释,竟然破口大骂女儿:「你在骗我。」之后,随著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母女之间为了类似的问题,也时常发生争执。
回想起来,陈玛利对女儿仍然深感愧疚。「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女儿在一群同学间的处境,她是个内向的孩子,聚会时同学一个都还没离开,她也不好意思说要回家,因此就耽误了时间。」
「我想要保护孩子,所以要她拒绝大部分的同学邀约,甚至孩子去教会参加团契聚会,只要超过时间,我都会打电话到教会询问。」陈玛利说,这一路走来她都感到很紧张,诚惶诚恐地担心孩子会不会变坏、会不会出事。因为她的心里只有孩子,孩子就是她生命的重心,所以孩子长大了,她还是不放心。
直到有一天,女儿跟陈玛利反应说,希望她不要把其价值观强迫地放在她们的身上,这不是她们所想要的。陈玛利这才惊觉,孩子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看法。她没有想到,爱会变成了伤害。如今,在陈玛利的内心有许多的懊悔和内疚。她常常反省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态度,她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一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约束孩子,控制孩子。陈玛利坦承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犯过许多的错误。但幸好有基督信仰的支持,所以她不会一直陷溺在自责自悔的景况中,而是回到上帝面前祈求宽恕与怜悯,并从上帝那儿再度支取爱的力量,让她能够一步一步地卸下单亲妈妈的焦虑感,慢慢地学习在亲子互动上要放手。
陈玛利说,人是有限的,做母亲的再怎么爱孩子,也不可能去主宰孩子的命运。这二年多来积极祷告、寻求上帝旨意的陈玛利说,过去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反而是压力。其实,进一步探究起来,她过去爱孩子的动机,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她期待被当成一个「好妈妈」,养出「好孩子」,却没有想到孩子只是需要一个有「爱」的妈妈。
「现在,我不再对孩子凡事过问,反而是她们有事会自己找我。我正在学习逐渐放手,更倚靠上帝。」陈玛利说,孩子是母亲永远的心肝宝贝,她还是会担心她们会不会遇到困难险阻,但是当女儿坚定地告诉她,「看看你自己,你现在不也是很好吗?为什么不让我们也试试看。」陈玛利想一想,是啊!从小她就教孩子要敬畏上帝、信靠上帝;她也不断地在祷告中将孩子交托给上帝。还有谁会比上帝更了解、更爱她的女儿呢?
陈玛利相信,孩子的一生是在上帝的手里,无论她们未来的道路如何,上帝必定有他美好的旨意与计画。有了这一层体认,母亲对儿女一切的牵肠挂肚,就不再只是束缚与控制,更将添上盼望与祝福的色彩。
转载自《耕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