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跟著爸爸天天上香,二十六、七岁左右,我开始学佛,十几年下来,不但可以将大悲咒到背如流,法会、朝山、慈济的活动,更是每会必到,甚么都拜。这样的我,怎么会成为基督徒呢?我只能引用圣经的话说,「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彼得前书三章1节)
婚后,妻子与我经营服饰店。三年前,妻子开始接触教会,慢慢地我发现她变了,虽感诧异,但我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转变都是好的。平日不习惯早起的她,信耶稣之后,每到星期日,总是高高兴兴地起个大早,准备去教会做礼拜。妻子本来是连公车都不会坐的人,出入都要由我开车接送。星期日早上我不能送她去教会,她毫无怨言自己搭公车,一路颠簸去做礼拜,回来之后,工作起来也是开开心心的,不会因为睡眠不足或我没有接送她而情绪不佳。我本来以为她撑不了多久,没想到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她整个人变得愈来愈喜乐,最后更决志要受洗。
因为妻子的缘故,我的儿子也开始接触教会。有一天,儿子参加教会办的音乐晚会,结束之后,我开车去接儿子,路上我问他,「会不会很无聊?」他说:「不会,很□!」我追问:「对你有没有帮助?」他说:「有。」我又问:「到底有没有?」他说:「有就是有嘛!你很烦耶!」我心想,太太信基督教,若儿子也信,我死后就没人拜。不行,我要了解基督教,以佛学找出瑕疵,拆教会的招牌。
到了星期六,我为第二天要不要去教会而内心挣扎。妻子了解我的烦恼之后,对我说:「多一位神爱你,有损失吗?」我想:「对啊,没有损失。」于是,我将心理武装好,带著防卫的态度走进了教会。一踏进礼拜堂,大家正高举双手唱圣诗,一边拍手一边欢呼。我心想:「疯子。」当他们喊:「哈利路亚!」我就念佛号。
那一天,牧师在台上讲道的题目是「全力以赴,赢回生命」。我想:「你是谁?敢讲这么大的题目!」我认真地听,要找出破绽来砸基督教的招牌,但听到一半,就哭了。等我哭完,讲道也结束了。后来,牧师邀请台下的会众,有感动接受主耶稣进入你生命中的人,请到台上,让大家为你祷告、祝福。我是个既保守又容易怀疑的人,但我站起来,想上去。我的左边、右边各坐了三个人,很难走出去,按我平常的个性,可能就放弃了。但我克服了,拼命挤到牧师的面前。那天我自己决定上台,也决定要受洗。我哭著做完决志祷告,心里有一种感受,觉得:「回家真好!」
初信主耶稣之时,我捧著厚厚的圣经,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读起,就从新约圣经的第一部「马太福音」开始读。读完「马太福音」之后,又继续读「马可福音」,读到其中和「马太福音」重复的内容,我原本想就此打住,不再读下去,但心里却有个感动告诉我,圣经提了两次的事情,一定比只说一次的事情更重要,于是我打起精神继续读下去。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读,不知不觉当中,竟然把整个新约圣经都读完了。若不是上帝的引导,我是做不到的。读完新约圣经之后,我对上帝藉著耶稣基督所施行的救恩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就甘心乐意地受洗了。
基督信仰和佛法有甚么不同?我以过来人的经验发现,其中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关系的建立」。过去修行佛法时,我和佛、菩萨或师父之间,只是师徒的关系,修得成修不成,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但是在基督信仰中,上帝与人的关系,却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爱」的关系,只要儿女愿意悔改回家,天父一定张开双臂欢迎;不论儿女过去多么令他失望、伤心,天父仍然愿意饶恕我们、给我们完全的爱。
这样的体认让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这是来自属天的安息,是出于上帝的爱与怜悯,如此恩典除非上帝主动赐下,否则人再怎么努力修行、积功德,还是无法拥有。朋友们,邀请您跟我一起同享信耶稣的快乐,只要您接受耶稣,也能喜乐喔!
转载自《耕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