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啊!救我!我不能死!我尚有任务未完成!」就是这坚定的基督信仰与意志力,让整整一天一夜未阁眼、全身只剩头部、直立被活埋十公尺下长达廿六小时的凿井师傅刘敬德神迹似地获救。一场工安意外在全国各大媒体廿四小时转播下,刘、张姓表兄弟因凿井遭活埋获救,整个过程感动了二千三百万的台湾人。
台中县新社乡昆山村一处养鸡场,多年前传出地底有温泉,业主准备在此建高级温泉别墅,因此找上了有卅六年凿井经验的协得工程公司进行地质探勘。九月廿八日下午三点半,协得公司老板、六十七岁的刘敬德下到十公尺深的坑洞做最后的检视,不料土石崩塌,惨遭活埋。在场施工的二位儿子老三德伟、老四胜祈随即展开救难行动,未果,紧急求救于现年六十四岁,有三十馀年凿井经验、曾被刘敬德救援的表弟张天赐。张天赐闻讯随即赶到现场抢救,不料下井后遇上第二次的坍塌,亦遭活埋在六公尺下。老二德利见势不妙,随即报警并请业主调派怪手,台中县消防队救难大队赶到时已是晚上十时。到场救难的人员都认定「没望」,开挖只是尽人事。此讯经媒体报导,令二百馀位刘家亲人精神几乎崩溃、痛哭流涕。
晚上十点三十分,新社消防分队派怪手开挖,不久传出张天赐平安,廿九日凌晨一点,挖到张天赐顺利脱困。
一直是刘家基督信仰精神领袖的刘敬德二姊、八十八岁的刘金招,随即招呼现场亲友,手牵手迫切轮流祷告。刘金招并跪地高举双手大声呼求,「耶稣抱敬德!耶稣救我的小弟!」不久,救难现场传出有二块大石在刘敬德头上顶住,「他还活著」的消息,令在场亲友为之振奋!此时另一组由刘敬德的三姊刘金叶带领的祈祷组,随即在现场唱起圣诗第六首〈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从头到尾坐在厢型车上的刘太太卢美惠女士虽是伤心,但始终坚信她的先生会获救。厢型车也成为了一部祷告车,前来关心的亲友在此抱头痛哭也同心祷告。刘敬德的哥哥刘敬成在赶往事发现场途中接获电话,得知救援队伍已听见刘敬德的声音,连忙停车,随即在路旁与妻子同跪,哭泣祈求上帝帮忙救小弟。尽管如此,但在场记者还是半信半疑,一再向人求证,是否真的听见了刘敬德从地底下发出的求救声。是日,全台湾有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不分教派、不分熟识与否、或个人或在聚会中,全心为刘敬德的安危祷告。
就在刘敬德获救那一刻,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围观者并以「这人龙大尾,必积大功德,才能大难不死」。而令人讶异的是,刘敬德被埋在十公尺深、一千二百公吨的土坊下、在十公分的隙缝呼吸窘迫中存活廿六小时,在暗无天日中冷静而丝毫无惊惶地度过,且在脱困时竟能望著搜救人员,不改豪放之本性说:「大家辛苦,手洗一洗,同齐来去餐厅吃饭!」救难人员回答说:「阿伯!我看你还是去医院检查,较实在!」他的基督信仰当场就做了见证!
刘敬德获救后,劳委会主委李应元前往医院探视他,并邀请刘敬德担任劳动安全代言人,藉由他的故事彰显不放弃希望、家庭亲情和社会关怀等光明面,更提醒社会大众「劳动安全,生命无价」的观念。刘敬德全家倚靠信仰力量度过这场灾难,让李应元留下深刻印象。李应元说:「刘敬德的获救,使我见识上帝的同在。」
这场灾难与悲剧开场,终以喜剧收场。透过电视新闻媒体的传送,让二千三百万台湾人目睹基督徒面对苦难时的团结、亲情及凝聚力;在苦难中,刘家亲友在全然交托上帝下,以基督为首的生命共同体,强而有力地连结一起,度过了这一场危机,也让二千三百万台湾人看见,基督徒是一个多么「另类」的群体。许多时候,当灾难发生时,受难者的家属反应往往是:「为什么救援人员那么慢?政府到底在搞什么?」但刘敬德的姊姊说:「愿上帝祝福大家!」
在许多灾难场合,我们常看见亲属呼天抢地的画面:「为什么我们会发生这样的事?太不公平!老天无眼!」但在刘敬德遭活埋的现场,「由于现场需要一百袋的树叶沙包,刘家亲友团含著眼泪,无论男女、老少均往树林内跑,为的只是争取时间。」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说。
当人们已经习惯在灾难现场旁观,议论纷纷:「怎么会那么悲惨,一定是做什么坏事,才会遭到报应。好佳哉,我家没有事!」刚赶到刘敬德工地坍方现场的牧师,邀请在场的人一起手牵手祷告,没有哭闹呼喊,只有含泪和迫切的祷告声……。「请大家不要紧张,我们一起来祈祷。」
刘敬德因为凿井险遭活埋,一家人和周遭的亲友靠著意志、亲情以及对上帝的信靠,在危急中表现了迥异于一般台湾人面对亲人遭难的反应,以信仰活出另类表现。当天,电视新闻重复地播放刘敬德的获救消息,隔天成为报纸头条,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提到「他们是基督徒」、「他们迫切的祷告」。当台湾人一再被自杀新闻、澎恰恰绯闻闹到不行时,刘敬德获救的消息见证著:相信看不见的上帝的引领,可以取代呼天喊地却不知该向谁求助的呐喊;灾难中信仰的坚忍,可以取代怨天尤人的抱怨;甚至,教会里的「肢体交通」牵手祷告,可以取代情绪紧张中品头论足的看热闹。
神学家侯活士称基督徒是一个另类群团体,因有不同的品格,活出不一样的生活模式,他们见证著在基督里的恩典与自由,因此能塑造这个世代。这不是说,基督徒一定会有幸福的家庭或是成功的事业,而是各种处境中都可以活得不一样,呈现另类的态度。包括面对灾变。
「习惯要养成,性格要塑造。」品格不可能无中生有,乃是常做预备而来的。彼得前书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常祷告的人面对挫折时,才会有信靠的祷告!常存感谢的人,面对危急时,才会感谢!常想爱邻人的人,危急时,才会以爱相连,愿意舍己为人!
转载自《耕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