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中有机会上了一堂国文课跟师大教育系的学生互相切磋。不敢说是让他们观摩,只希望能藉此机会引起一些小小的回响。
教学是我的兴趣,对国文,我有一份热爱,因为透过文字,可以将心情披露出来,有些自己说不出来的想法,可以在别人的文章里找到表达方式。尤其成了基督徒后,神在我的心田做了松土的工作,看文章时,我多了种属灵的眼光,许多文章在我看来,都有福音的意义,都是传福音、诉说恩典的媒介。每次备课时,总觉得在许多人看来无聊、冷硬的国文课本范文,但在我看来,却是一篇篇丰富精彩的好文章,每一篇都有好多可发挥之处。而且,其实一篇文章的主旨并不是课本中题解所言可以涵括的,亦非参考书上的题目可以道尽的,每篇文章都有好多话要说,它们希望有人了解,有人倾听,有人代替无法言语的它们说出来,这些责任当然就托付给每一个国文老师了,国文老师不做,还有谁要做?国文科不做,还有哪一科更适合做?这部分,就是所谓的「情意教学」。
对教育,我极有负担,教育培养人力资源,实在是一项值得投资的事业。我常觉得教育就像耕耘,学生的心就是一亩一亩的田地,我发现这些田地需要被开发。当今许多学生的心实在是又冷又钝,对事情毫无所觉,思想浅薄,欠缺深度,我们需要做松土的工作,而松土的最佳工具不是打骂,不是冷硬的说教,也不是拼命地教学生如何考试得高分,每天喊破喉咙要学生背重点,重点画了再画,背了再背,考了再考,弄得老师学生都疲累不堪,觉得人生实在没啥意思。也不是每天照三餐唠叨三顿,给学生疲劳轰炸。最佳工具当然是学生爱听,但又要具有深度,又要有教育意义,又要能发人深省,令人感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所发现的就是一个个的故事,故事是每个学生都爱听的,也容易进入他们心中,又能引起他们一点点的感觉,松松他们心田那又冷又钝的泥土,日积月累,这功效不可谓不大。
当然,说故事不是凭空乱说,这样学生反而不知说这故事干啥,说故事当然要配合课文意涵,只要可以触及课文的某一点就行,反正老师都很聪明,许多故事,只要转一转,不论转得硬或转得好,只要故事本身有意思,又能稍稍配合课文皆可。尤其是基督徒国文老师,在浪漫美丽的文学中薰陶已久,再加上信仰带来的敏锐之心及非凡的眼光,还有那众多如同云彩围绕著我们的感人见证,上课时,不对课文多加引申,实在觉得过意不去!
从小,父母用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喂养我们,每个孩子对故事都非常有感觉,单纯的孩子常会为了故事情节或笑或流泪,孩子们对故事的胃口及吸收力也大得吓人,岁月流逝,当儿童长成少年,再长成青年、壮年、老年,但故事却仍然一直留在他们的心中,随时忆起,或成为安慰,或成为良师,或成为益友,陪伴一生一世,丰富了生活,也丰富了心灵。一个个故事,代代相传,灌溉过我们的父母,也灌溉了我们,现在,该是灌溉我们的学生的时候了。
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会给听它的人什么影响,或是什么想法,可是我相信,当故事与人接触时,必定可以在人们心中燃起一些火花,这星星之火的影响力会是如何?当风吹起,火也许足以燎原;当故事根植于心,也许开花结果后一颗颗小种子就会继续播在另一个心田,生生不息……,可知你的小小努力,会带来何等奇迹?
青春岁月常任清风一吹骤散,若有故事相伴,青春岁月调和一个个小故事,则变得坚密厚实。成长路上,藉著故事,叫孩子们懂得去体会爱、牺牲、奉献,一个个需要板著脸孔说教的大道理,藉著故事,便可生动活泼轻轻松松地进入孩子的心中,课堂也因此春风满室,温柔甜蜜。。
相信每个老师都有一种自觉:老师当久了常会僵化,并且常以不变应万变,抱守著一份万年讲义,用在X世代、Y世代乃至e世代的学生身上。但若重视情意教学,就时时需要多听多看,需要随时充电,因此对教学的热情就永远存在,心不会冷却,不会僵化。
情意教学如何做呢?很想分享自己的作法,邀请大家一同来做。
其实,每一课的作者介绍都是情意教学的好材料。每位作者都有值得学习的榜样,每位作者都有一些小故事可讲,再加上老师的妙语一点,作者的形象就会进入孩子心中,成为孩子们「见贤思齐」的好榜样。
例如第一册第一课夏夜作者「杨唤」,他的童年又悲又苦,但他却自许要给全天下的孩子一个快乐童年,于是藉著一首又一首美丽可爱的童诗,丰富每位孩子的童年。很少人能超越自己的不幸,且将不幸化为祝福,但杨唤做到了,他的生命因此成为许多孩子幸福的来源。虽然他只在人间短短二十五年,但他很认真地活著,也活得很精彩,他将爱化为诗句和每个人分享。至此,教师也可带出「生命不在长而在好」这样一个观念。
第二课「蝉与萤」的主旨更是有许多可发挥之处。例子太多太多了。像脑性麻痹患者黄美廉的故事,像学习障碍者卢苏伟的故事……。都足以鼓舞学生,看重自己,欣赏别人。
第三课「雅量」则可举历史上有关雅量的故事。也可举生活周遭的例子,或许更可引起共鸣。端赖教师是否用心观察运用。
第四课「国歌歌词」的作者 国父,就是一个很好发挥的人物。或是末句「贯彻始终」,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处,就可藉机说说宋代理学家偏爱从万物去格出道理来。可随意举几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以大自然为师。
并藉此让学生体认大自然的丰富美丽与奥妙及蕴藏于其中的智慧。
第五课「绝句选」,我偏爱「枫桥夜泊」一诗。此诗作者张继是在落榜的心情下写了这首诗。没想到,这首落榜之诗竟使他名传千古,令后世人只知落榜的他,却不知当时上榜者何人。藉此,可让学生思考得失之间的奥妙,想到世事似乎存在著一种「吊诡性」,要他们学习在逆境时能换个角度想想看。也学学张继在逆境中心情恶劣时发泄情绪的方法,那是又正向又利人利己的方法。相信说过后,孩子们一定对此诗印象深刻,日后即使已忘了这首诗怎么背,但我肯定他们已进入「得意忘言」的境界了。
第六课「父亲的信」除了讲讲好朋友的故事,更可跳出课本题解的主旨,谈谈父亲的爱,谈谈父爱对子女的影响之大,谈谈父亲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了,将会造成怎么样无可弥补的遗憾!当然,这也需要举例说明。经此,可探讨一下当今社会的价值观,谈谈许多父亲为了事业,为了好名声高地位而牺牲了家庭.孩子,到底值不值得?最后,问问班上的男生,以后要当个怎么样的爸爸?问问班上女生,希望孩子的爸爸如何对待孩子?并期勉在座的男生,将来别当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的父亲。
第七课「纸船印象」的课文本身就极有发挥价值。可问问学生曾经从父母或某某人哪些小动作感受到爱,培养他们敏锐的感受力(这里我会举玛丽莲梦露的故事为例)。末段课文讲到爱的传承,可举例说明(这里我举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创始人兰大卫夫妇的故事为例),并要学生学习用别人的关怀和爱去关怀人爱人,强调生命的感染力及流动性。并使之了解,生命虽有尽头,但藉著爱,便可让这消失的生命彰显、延续在别的生命上。另外,作者洪醒夫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他对文学事业的坚持与理想,他写作的心情与使命,他尝过生命的苦味,他将这苦味升华,并用文字将这苦味说出来,成为农村生活苦境的代言人,并提出以爱与关怀为救赎。
有些东西意涵虽深,但谁说学生不懂?即使只有少数人懂也值得了。况且,常常说常常提,不懂的,久而久之也懂了。我相信,这些东西会使他们的心较柔软,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气质。就现实面而言,对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是极有帮助的。
也许您会质疑,有时间说这些吗?有的,绝对有,少些不必要的小考吧!少些不必要的罗唆吧!少骂一点吧!只要您有心要提升情意教学部分,您绝对做得到,因为都是配合课文,顺带提到的,而且在硬硬的课程中加点感性的成分,相信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飨宴。当然,基本的认知一定要教,学生的成绩也要维持一定水准。其实,当你去强调情意教学时,认知和成绩是丝毫不受影响的。
给课堂多一点色彩,给孩子的心灵多一点温馨的颜色。我常想:童年的生活是充满彩色的,为何越长大,人生就越黑白?当真是无可奈何的事吗?
虽然,情意教学的效果不一定会反映在学校的成绩单上,却一定会反映在人生的成绩单上。然而,这不正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九年一贯课程一再强调要提升创造力,情意教学正有此功效。学生沈睡冷钝的心灵需要被唤醒,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慢慢地、耐心地、有技巧地、温柔地、感性地唤醒他们,别用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来吓醒他们。
当社会上不公义的事越来越多时,身为教师的你,不必沮丧,不必怨叹,我们是真的有许多事情可做,也有力量可以减少一些恶事发生。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是国中生,当这些人在你手上时,发挥你的影响力吧!你的影响力其实远超过你所想的呢!耕耘他们的心田,松松他们心田的泥土,多爱他们一点,多说些故事让他们感受到温馨与关怀,种植许多有生命、有影响力的故事在他们心底。我们怎知,一句话或一个小故事不会成大事?让我们成为孩子们的「心灵捕手」吧!
我不敢说自己做出什么来,我只是有心要这样做,邀请您和我一起做。因为这是一项值得投资的事业,虽然短期见不到成效,或许也得不到回馈,但是在将来,一定能看出埋在学生心中的小种子开花结果。
曾经在论坛报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他希望寻见哆拉A梦的感动药水,滴一滴在人眼中,那个人就立刻有颗柔软易感的心。我也好想拥有那瓶感动药水,滴在学生眼中,学生立刻个个善解人意,温柔可爱。哇!那真是美丽世界!可惜那毕竟只是漫画,不是真的。但现在,我找到一种感动药水了,虽然效力没那么快速,却有相同效果,那就是----情意教学!
(本文作者为高雄市英明国中国文老师)
欢迎参观
美满家庭与
雅歌族♀♂,与作者对话
如欲参与讨论,请先至 信望爱 WebBBS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