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孩子已经长大些,可以一起去环岛旅行。酷爱旅行的我们第一次出远门就从高雄杀去台东。这趟台东之旅,是想重温旧梦,为了位在成功的一家海鲜店。这家海鲜店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那个老板是个「热情的料理人」。通常很多餐饮店,菜虽好吃,但是顾客饭菜入口,无法感受到厨师的心意,吃过一次不会留下太多记忆。于是各地的餐饮店吃起来味道都差不多,卤味就是卤味、红鲟就是红鲟、龙虾就是龙虾,没什么不一样。但是一个热情的料理人,有时他的身影会穿梭在顾客间,跟顾客讲解这些料理特殊的地方。
成功那一家海鲜店,几年前,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店。我们一进门,老板就上来跟我们推荐些招牌菜。他亲切地解释这些哪里好吃,哪里特别。好比有一道红鲟冬粉,红鲟到处都有,但是他的红鲟冬粉特别的地方在于冬粉,是宽宽大大的,特别从日本进口,要用这种冬粉才有办法把红鲟的汤汁吸住,一口吃下,满口红鲟的芬芳。而且我们吃著吃著,老板送了一两道菜「沙胃思 service」,就是所谓菜单上没有的私房菜。而这些 service,是老板的实验菜,这些实验菜真是美味极了!
有一道 service 炸豆腐,外皮酥脆、里头水嫩,沾酱风味特殊,在外头有吃过类似的,但是不是外皮不够酥脆,不然就是炸到里面也乾掉了。我自己也下厨试过,除了豆腐要有所选择,火侯的控制也不容易。还有一道汤也很特别。我们一行人已经肚子都撑了,一旁瞄到老板一家人在吃饭,桌上有一大碗汤。老板看见我们偷看他们吃什么,阿沙力的老板就说「来喝这汤吧!」我们其实早就吃不下,已经在休息了。不过老板的盛情难却,就给他喝一小碗。「天阿!」那碗不知名的海螺汤,喝下去竟然可以听见大海的声音,丰美的滋味盈溢在胸际,心中升起幸福的感觉久久不去。
事隔六年,我们旧地重游。那一家店已经变成很有名的店。好多美食电台都有访问(说不定这些电台也是上网看到我们写的推荐才去)。什么都没改变,但是因为已经成名,料理人似乎不再有当初的热情。
这由点菜就可见一斑。
「去海鲜店,如果点菜的人光叫你点龙虾、红鲟、生鱼片、、,这类不需要料理的菜,你就可以知道这家店的经营之道已经偏向赚钱,而非满足客人。」而这句话却是几年前这老板亲自对我们说过的话。而那个负责接洽点菜的人就真的这样子建议我们菜色,让我们听的很难过,心中充满浓浓的感伤。
我不死心,跟那人说。
「我们几年前,在这里喝过一碗很特殊螺汤,现在还有这道汤吗?」
「没有。」
「有没有腌笠螺?那风味真是美。」
「抱歉。现在已经很少人去抓笠螺了,吃腌九孔吧!」
「有没有今天才捕获新鲜的鱼?以前在这里吃过,老板把鱼皮处理成凉拌、鱼身做生鱼片、剩下的煮汤。好特别唷!」
「没有。」
一连串的没有,使我们原本满怀的激情渐渐冷却。老板这时刚巧经过,多年之后,当然他不会记得我们。我就马上对老板希望唤起他的一丝回忆,很High地说「老板你现在还腌青芒果吗?我还记得老板亲手腌的芒果青好好吃喔!」老板笑著说「现在太忙了,好久没做了。」
于是我们只好随便点了一些菜,虽然好吃,但是却没有风情与回忆在当中。我们一边吃、一边觉得这真是一场幻灭之旅。我们可是全家大小,通过重重山的险阻来到台东,如果你们看见我家那两岁的小儿子,走南回公路吐的惨状。
最后老板可能想起我们是故人,他来了一道 service,是鱼肉切掉后,剩下一些馀肉在骨头中的那部分,拿去烤,这叫「烤骨边肉」。是不在菜单上,通常是自己人吃,或给熟客。于是这三块骨边肉,有「料理」的菜,让我们重温到一点过去的回忆。
这趟之旅让我们感触良多。成了名,要能维系住当初的热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不是只在料理界,许多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甚至非营利事业等社会公益、或是教会机构,仍保有起创时的热切,实在不多见。就好像号称世上最有爱心的德蕾莎修女,她也常常祷告,祈求上帝让她永远有一颗热情的心服事这些穷人,而不要变成例行公事。于是我们祷告,期望自己对上帝交托在我们手上的工作,永保「热情依旧」,不被盛名所负。
好吃的烤骨边肉
欢迎参观
美满家庭与
雅歌族♀♂,与作者对话
如欲参与讨论,请先至 信望爱 WebBBS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