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 Sacks 著,孙秀惠译 (1996):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台北:天下文化】
每个领域里都存在一些勇于突破传统框架、力图从当代的领导典范中抽身而出,转而反身性地检视那些在同行中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方法论与问题意识,并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 或者回复过去曾有、现已被遗忘的 —— 诠释角度以抗衡□补充当代典范视域所力不能及的天才型人物:
19 世纪末的哲学家尼采以极富个性魅力及思想穿透力的批判文学笔触,重现了希腊神话原典里的悲剧精神,纠举出西方自苏格拉底以降的理性主义传统之欠缺感性、直观、狂醉等诗人性格的「生命意志」(will to power) 力量的不完整性,震撼了 20 世纪的西方哲学、神学及艺术文化界。
20 世纪的卢力亚 (A. R. Luria) 与萨克斯 (O. Sacks) 两位医生,则力抗神经学界的主流:「定位论」(localism) 对于人类心智功能所采取的化约式机械论观点,要求重回肇始自纪元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延及 19 世纪前半叶的那条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医学叙事传统,将现代医院中一本本由医学专业术语及去个人主体性的病史描述所堆砌成的病例资料,还原回一连串具生命力的动人叙事,再现了 19 世纪末那场神经学典范论争中处于较边缘的一方 ——「整体论」(wholism)所强调的、对于人体生理官能及主观生存体验进行统合性关照的人文精神。
卢力亚与萨克斯写过的几本介于医学与文学之间的作品,如《记忆大师的心灵》(卢力亚)、《睡人》及《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萨克斯),以神经医学临床病人的生命叙事为主轴,刻画他们如何因脑神经的机能异常而相应发展出一套各具特色的心智功能调适机制及其间的生活历程,均在当代英美文化界成为震撼一时的畅销书。
此种结合神经学病理资料与心理学叙事角度的创意书写方式,已逐渐改变一般人对于医师「只问病症不问病人」的刻板印象;而此类「神经纪实文学」的科普功能,不仅渐使非专业的读者得以从其丰富的临床案例叙事中获取与实存生活经验相关的神经学常识,同时也能让读者与作者一同看见这些不同的故事主角如何在面对各自心智功能障碍的挑战时,仍能展现他们各自动态多元的自然生命力,大大开放了主流刻板印象中「只有心智功能正常的人才是完整的人」的狭隘人类学观点。
从叙事的角度 —— 也就是一个以第三人称为主要人物主词的叙述角度 —— 看人,将一切用以衡量他□她在某种后天的能力分类架构上的测验结果或诊断名词均搁置一边,使其重新回到我们第一手感受意识下的现象学目光前,作为一个拥有其尊严与独特生命形式的自主心灵,「叙事取向」不仅在当今由机械论主导下的神经科学界是边缘的,即便是在强调「尊重个别差异」的特殊教育实践中也是一个从未占据问题意识中心的冷僻观念。
在行为心理学的制约下,主流特殊教育界所尊重的「个别差异」,仅仅指涉那些个别学生在教育治疗意义下的不同特质及需求。师生关系的方向是彻底的「由『我』看『你』」:由那位知识水准与价值品味均高于「你」的「我」替你规划理想的生活范式,教育你、改变你;而非让学生成为能够享有自决尊严、保持自主距离的他者,任其以无限的可能宽度摸索出独特的生命方向□—「我」的角色,只有在能帮助「您」实现您的自我愿望时,被动地提及。
「我们的测验和方向,我们评估的方式是严重的不足。它们只显出我们的缺陷,却显不出我们的能力;当我们需要去了解人在音乐、语言与戏剧的能力,观察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显现自然的能力时,它们却搬出方块拼图和一些系统条列式的问题。」
(Sacks 著□孙秀惠译,1996:298) 1970 年代美国特教界喊出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口号,乍看之下似乎颇吻合于去标签化的人道主义理想,但「谁是主流?」、「主流与非主流何以不能并存?」等问题,更如锤链般地迫人省思一向高举教育爱的身心障碍教育之后设人类学视野宽度□□是否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它仍旧是作为教育家所拥有的一种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呢?
为何只因为大多数人天生心智功能正常,我们便能判定:凡心智功能不如此运作者「必定」无法拥有在属他□她标准下的正常生活?前工业革命的农业时代,又需要怎样的特殊教育?20 世纪的台湾,特教老师教智能障碍学生「实用」的语文、「实用」的生活技能,一整套教育训练计画的目的竟是寄望他们能更适当地嵌入这个本就不以他们为主要预设使用者的社会制度,岂不是一种自相矛盾吗?
《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书中提到一个名叫娜蒂雅 (Nadia)的女孩。她是一个拥有绘画天赋的自闭症者,经过相关的「治疗」后,在开始学会说话的同时却停止了绘画。按照治疗人员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只要这位自闭症儿童能开始与人进行社会性的互动,这个结果可以被视为是「成功的」案例。然而回到叙事角度的观照下,「她」则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囚犯 ——被剥夺了享受天赋才能的乐趣,被囚于一个口语环伺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欣赏的眼神欢迎著她私下独处时的绘画创作,却偶而存在著愿意在大庭广众下包容她正起始而不甚畅达之语言能力的善意。「成为一个孤岛,与世隔绝,就一定虽生犹死吗?那可能是一种死亡,但却不必然如此。虽然失去了与其他人、与社会、文化的『水平』关系,他们仍然拥有重要而密切的『垂直』关系,就是与自然、与真实之间直接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不受外在影响、干预,别人也碰触不到。」
(Sacks 著□孙秀惠译,1996:374)
—— 献给对开放心灵的热爱者
欢迎参观 bookclub版与其他人对话
如欲参与讨论,请先至 信望爱 WebBBS 注册
全国各地基督教书房一览表
- 《信望爱阅读》文章索引 | RSS | 寄给朋友
-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