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台中大坑复健医院,位置偏远道听不到尘嚣,看不到纷扰,一簇簇的花团代表著一切归于宁静。这里的确是复健的好地方,不论是身体或是心灵。不过一进医院大厅,永远还是熟悉的味道,无论医院坐落在哪里,这似乎是无法免俗的序曲,带领我们进入白色巨塔的序章。
此次来访复健医院,为的是一窥精神科病房的面貌。
精神科,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面病患都是精神异常、有暴力倾向、或者是会常常有幻觉等等的「病徵」,其实如果深入的了解,会发现这些病患只是少部分,绝大多数的人「看起来」就像是你我一样的正常。
在正式进入精神科病房的领域之前,护理长先为我们做了一次「简报」,让我们能很快的进入状况。她说所谓的精神科,就是精神方面有异常的处理部门,而所谓的精神异常,泛指各样情绪或精神状况的不正常,除了大家最熟悉的精神官能症,还有不正常的忧郁、烦躁、容易紧张、有时候还包括一些记忆丧失等等的症状。因此很多「病患」其实看起来都是很正常的,只不过在某些特殊的时候因为会把「病徵」表现出来,所以需要在医院被照料与治疗。
大坑医院的精神科病房分为两个单位,分别给重度的和轻度的病患使用,一般而言都还会有(而且必须要有)空出一两个病房以备不时之需。其实精神科病房的设计有它特别的地方,以往刻板印象会让我们容易把病房想像成一间间的密闭空间,而且为了保护病人,在房间里面不太会有东西,至多是软质的东西,这样才能保护病人在不能自主时的安全。然而其实大坑精神科的病房是一个大的单位,由几间二至四人房组成,中间被围绕的是一个大客厅,可以供人看书报、看电视等等。
医院病房里的一些日常用品其实是经过设计的,病床的四角都有圆弧设计,还有一个紧闭室,墙壁四周都是软垫设计,以防病人在严重的时候会伤害自己。」其实这些都不难想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病房里有一个厨房,它是帮助病患「复健」用的。当然厨房是用来烹饪的,不过其实很多病患因为身心有一些障碍,常常无法自己做烹煮相关的适宜,有些人容易忘东忘西,采买不知道要买什么东西、找钱无法自主、煮菜的火大小不会注意等等。我听护理长在介绍,这样的一个「烹饪」是需要「团队」的,让小组里面的成员学习采买、烹饪等等的小动作,并且可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其实帮助他们复健是不容易的,我听他们在分享,有时候会带队让他们去麦当劳吃饭,为的是让他们学习「点餐」。光是点餐的动作就有很多可以学习的,要学习做决定,要学习算钱、找钱,要学习领餐等等,看来院方的心思花费不少。
因为他们在医院几乎都是住长期的,很自然的就问起病患住院花费的情形,原来都是国家健保的范畴,因为这些花费都是可观的,一般家庭可能会有很大的负担。其实他们待在医院也会有抗拒感,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病,为什么要住院,不过往往有病的人都不会觉得自己有病吧。参观到一个很特别的「代工室」,医院会在外面跟一些工厂接洽,希望能有一些工作的机会提供给这些患者,于是在里面就可以看到很多零零总总的小代工产品,诸如梳头发一根根的梳钉,都是他们一根一根插上去的。当然他们动作会很慢,有时候「赶货」的时候护士不得不下海帮忙赶工,因为这一份工作得来不易,为的是让他们活的有意义,并且能让他们有能自己赚钱独立,虽然那些微薄的钱根本算不了什么。
看到他们代工的情况实在有点辛酸,为病患辛酸,更为护士与院方辛酸,不过我相信这真的会有帮助的,而且是值得的。
参观的时候正值病患看电影休闲的时间,这也是很有学问的,因为要藉由看电影来训练他们「安静」与「专注」的时间。大多数的病患可以很专心的看电影,不过还是可以看到几个走动的病人,其中一个女病患在室内也带著口罩、头套、墨镜,并且走过来看著我们,我想她可能极度有不安全感吧。
在病房里有几个护理人员陪同,不过我已经分不出哪几个是病患、哪几个是护理人员了。
我知道这几年的研究报告,忧郁症的人数是越来越多,足以占上鳌头,或许这是新人类的流行病吧。内分泌影响情绪,大环境影响内分泌。或许因为大环境生病,所以我们的情绪也生病了吧。我们知道那位戴墨镜的病患有什么感觉,我也很难同理在里面其他病患的感觉。他们是否与我们一样呢?其实我一直存疑。似乎我们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表露出来的比较明显罢了。
在里面的护理人员与病患,他们是否能分出谁是谁呢?
作者为彰化蒙恩堂会友,目前是中山医学院牙医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