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作家》

比邻与天涯界线的模糊

高速科技


  随著电信业的开放与科技的进步,宽频设备与吸引人的费率已经在你我身边随处可见,ADSL 或 cable上网早就不再是网路族奢侈的享受,无线上网也悄悄展开布局,有不少追新族已经是带著 notebook加上 PHS 手机来无线上网;未来随著 PDA、手机甚至 Smart Phone的进展,掌上型的科技新品也可以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甚至传输资料(照片、图文)与资料库查询都不是问题。和弦的音色、高解析度彩色的萤幕都将是标准配备。


缩短与拉长


  当通讯科技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有拉长的趋势。越洋的恋情、跨浊水溪的友情,以及未曾谋面的人每日谈天都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常态;而一辈子的朋友、几十年的婚姻与坚固的亲子手足之情,却似乎是七○年代以前的事了。「天涯」与「比邻」的分野好像不再是那么清楚。然而与所有想促进人类沟通与相互了解的制度或技术一样,一开始的确是带来许多正面的效应,不过也突显出人的软弱 □□ 不愿意付代价去取得更有价值的东西,而宁愿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求永远达不到的满足。

  在圣诞夜或除夕夜热闹的街头,总有人明明跟一群朋友在一起,却要不断地打手机、接手机,也常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人花很多时间在电脑面前与网友聊著很深、很交心的话题,而这样的分享却是自己的男女朋友或家人所无法拥有的。由于网路的匿名与虚拟让人感到安全、愿意多开放一些,不像跟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可能发生鸡同鸭讲、泄密或被评论等痛苦的回应;没有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反而有意外的收获与惊喜,所以越来越多人宁愿选择遥不可及的陌生网友,却与身边的人保持距离,不想去沟通彼此的误解或差异。以通讯、网路设备极为发达的日本来说,许多人习惯透过手机传送短讯、电子邮件和陌生情人、朋友沟通;另有人则将一辈子未曾对配偶说过的肉麻话在手机上天天传送,并且充分享受其中。


比邻若天涯


  人真的可以因为避免受伤害、被误解而与人保持距离过日子吗?事实上人需要有同伴,了解别人与被人了解,只是每个人表现出这样需要的时间与场合不同罢了。网路、通讯科技可以拉近距离,然而倘若只缩短了天涯的距离,而与比邻的亲友却越来越疏离,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许多人有著和朋友、家人长久尚未解开的误会,或欠缺相互原谅伤害的经验,面对这样的处境时,也许开始一段新关系是比回头耕耘旧关系、解决旧问题容易多了,更何况回头说不定旧恨没解决、还添加新仇呢!但倘若网路只是让我们从此只愿意拥有深度有限的交往,而不肯在挫折中努力去深耕与家人、朋友或配偶的关系,那么现代人反而会因此失去更多。我们只想透过手边的上网工具来看世界、接触旁人,而不再愿意进行可能让我们受伤,也可能帮助我们建立深厚关系的美好沟通方式,那么这将是一种「比邻若天涯」的生活。

  试问:是上网跟网友聊天、写电子邮件方便,还是与父母、老朋友谈心,或给他们打通电话、写封信(假如现在还有人写信的话)容易?如果你的答案是前者,也许该问问自己心目中较重视老朋友、父母,还是网友?不要让「方便新奇」的沟通模式使你对所看重的人投资过少的时间心力,毕竟在你有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比邻」才有可能挺身而出。

本文原刊载于 2002 年 2 月《中信月刊》「E 来 E 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