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正面积极看待人生,不是肤浅的基督教版励志心理学 ,而是建立在很深的信仰土壤中――对上帝充满信心与盼望,以及深刻体认到上帝那满有恩惠与慈爱的性格特质。这两点使我们有用不尽的理由,可以去正面思考并相信上帝全权的保护与照顾。
|
《老板要的就是你》特别要打破一些迷思,这本书一开始就针对几种人来一些当头棒喝:你是短短三年就已经换了五个工作的人吗?你是自认有能力,却埋怨年薪微薄的人吗?你是不肯花钱投资自己 ―― 眼光短浅 ―― 的人吗?
|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问题想问胡迪警长:「为什么你愿意成为小朋友的玩具,甚至被玩坏了也甘愿?」
|
〈《温柔的智慧》〉 Roxanne 2009.01.11
尽管大多数的基督徒都知道上帝的属性,但许多信徒心中仍存有错误的上帝形像 ―― 他是严厉的审判者。「温柔」的上帝?这几乎可说是前所未闻。曼宁提出了一个早已存在、只是大家很少会思及的一个观念,欢迎大家一起来展读《温柔的智慧》。
|
〈尊重祷告的奥秘〉 小龟 2009.01.04
在逆境中,我们比较容易仔细寻求神的心意(主啊,祢为什么让这种事发生?);在顺境中,却急着用感恩赞美总结归档,而错过了上帝微小的声音。我愈来愈觉得,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不仅是尊重上帝,也是为自己和别人预留一些聆听的空间。
|
〈故事 • 过去的事〉 Hapiru 2008.12.28
我的左手已经红肿起来。最后一题,那个一直考第一名的女生也站起来了。我暗自叫好。终于也轮到你了。老师看她一眼,说:「各位同学,快下课了,今天就到此为止。」突然一股愤怒怨恨从我里面升起。放学后我坐在课室里放声大哭。哭老师不公平。哭自己很烂。从此我把学数学的门关上,锁得紧紧的。
|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也是第一本由台湾人书写「太平洋山道」的书籍,同时也是作者自己切身经验的生命之书。不只是对于太平洋山道的爱,更是一个台湾东方女子与英格兰男子的深情之爱,一对异国情侣对山林自然的眷恋之爱;一趟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考验爱情与未来的生命之书。
|
进入作者的世界之后,整个人就像在听爵士乐一样,也摇摆起来。自己的信仰也再度拿出来,被上帝「摇一摇」,好好检视一番。
|
〈什么是大师?〉 阿祥 2008.12.07
大师就是我们怎么说也说不清的观念,他用几段话就讲的清清楚楚,甚至还更深入、更有味道。这就是我读范尼云(Jean Vanier)的 Community and Growth 时,最大的感想。
|
孟德尔在世时,没有许多科学家如日中天的名气、高潮迭起的经历,但他不是狭隘闭塞的修士,更不是关在象牙塔的科学怪人。他将生命奉献给豌豆育种,虽然不被当时重视,却依旧敬虔专一、严谨踏实、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最终发现影响生命的法则 ―― 遗传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