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韻琳 2001.07.22
![]() |
![]() |
為了週四下午科學園區的演講,我於午夜時分備課。這是 門關於藝術欣賞的課。我必須要討論基里訶這個畫家。
因此基里訶「偉大的形而上學者」這幅畫,又再度讓我陷 入凝思。
這幅畫經常在跟我說話。
當基里訶繪這幅圖,又定此標題時,已經蘊含一種反諷。
在一個大廣場上,一堆物件堆得高聳入天。是哪些物件呢 ?很多的量尺、各種式樣各種尺寸的,中間最顯眼處,是一個 講台、或者是一個木板,上面雕著一個十字架。這些器具全是 硬物,但在物件邊際,卻是一個理當很軟的毛毯,方方正正的 豎立著,與其他量尺等物件,不僅質料不合、性質不合,而且 背反常理的沒有支撐下自行豎立,一點沒有會倒下來的意思。
屢試不爽的,當我展示這幅畫,會有很多觀賞者問:「這 幅畫代表什麼意思?」然後接著問:「毛毯為什麼不掉下來?」
觀畫者提問時,就對「偉大的形而上」提出反諷。
哲學,曾經是各學科中的金鑰。文學、藝術、科學,都不 可能不觸碰哲學。
形而上,曾經是哲學領域中最重要、不得不探究的領域。 它往往辯證出上帝,或辯證出反上帝。
但哲學之形而上,竟走至像量尺般準確的邏輯思辨,信仰 ,被封鎖在這準確的思辨中間。
哲學的形而上之探究,變成許許多多瑣碎的問題:「為什 麼毛毯不掉下來?」或一針見血的大哉問:「哲學,到底是什 麼意思?」
這幅畫的主角是「偉大的形而上」這些置於廣場中央的量 尺物件?它僅只諷刺哲學之形而上??這是我一再問自己的問 題。
不是!是畫面右上角,神秘光影中站立的一個孤獨身影。 孤獨的、背部朝觀畫者的身影。光影透露時間流逝的訊息,而 孤獨就成為永恆的孤獨。
他才應當是主角。他才應當是哲學的永恆主題。但他為何 置於「偉大的形而上」之外呢?
其實這幅畫可以有更多的聯想。
讀文學的可能離文學心靈最遙遠、讀藝術的可能距藝術心 靈最遙遠、談論宗教的心中並沒有信仰,而在流逝時光下孤獨 的身影,距所有的世間最偉大的談論都最遙遠。
(待續)
《心靈小憩》網站 http://life.fhl.ne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