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三育四集》

你为什么不长大

阿飞最近的成绩退步很多,他的成绩本来就不好,最近更形微薄;作业的字歪七扭八,像万头钻动的小小毛毛虫。

阿飞这两个礼拜打扫时间常常在混,本来做事还算热心认真的他,这一阵子总要我叫他才来拖地擦讲桌,拖完地还不时抱怨擦黑板的小棋让粉笔灰飘下来弄脏了他负责的讲台和讲桌,两人甚至为此常常争吵。他说他不仅在学校和同学吵,在家里也常和弟弟吵架,抢看电视吵,抢玩具吵,抢打电动吵,互相推托工作也吵,芝麻蒜皮的小事都能吵,吵到爸爸生气妈妈抓狂,之后还是吵。

阿飞这几天联络簿常常没签名,我问他,他说爸爸妈妈都没空。我说:「老师要打个电话跟你的爸爸妈妈好好聊聊。」阿飞说:「老师,不要让我妈妈太生气,她最近生病了。」「生什么病?严重吗?」阿飞说:「好像很严重,我不知道是什么病,她心情不好,精神也不好,讲话没像以前那样中气十足,快得像机关枪。」

我想起了他妈妈参加家长座谈会时和我谈话的样子,我总不由自主地想到「河东狮吼」这句成语。他妈妈是很很阿莎力的人,块头大,嗓门大,热心助人,活力十足,虽然孩子阿飞有过动和学习力弱的问题,但是她一直很阳光,也一直配合医生和老师的建议帮助阿飞适应得更好。听阿飞这么说,我不免担心了起来,我告诉阿飞:「我只是打电话和你妈妈聊聊,顺便问候她。」

那天晚上回到家,趁著孩子都安顿好,我打电话给阿飞妈妈。她的声音比以前多了些温柔的女人味,但这样反而令人担心。她说医生检查结果是乳癌,下周一要先住院检查,然后动手术。她说当初检查结果一出来完全无法接受,孩子还小,阿飞又很需要协助,工作上的事也没交代好……,她完全先想到别人的需要。她说她度过了一段很长的忧郁期,很希望这不是真的,很担心未知的将来。

她是基督徒,她说教会中有好多弟兄姊妹安慰她,她也发现周遭有许多人有过相同的境遇,她的老板娘也曾经因为相同的疾病接受治疗,老板娘还邀她手术后到家中去住,让她来照顾她,为她调养身子……。她说因为这病,她听到了好多宝贵的意见,得到了数算不完的温情,感受到热力比太阳还强的关心。她知道一切在上帝手中,过去的她总是忙碌不堪,为夫为儿为工作忙得像被人使劲抛出的陀螺,转呀转,转呀转,没时间停下来。现在,该是好好休息一阵子的时候了,感谢上帝的提醒。她说现在还是很害怕很担心,但较能坦然接受了,她会一步步配合医生的治疗,当个很乖的病人。他打算手术后住到阿飞的外公外婆家,不再日夜操劳,为了走更远的路。她说阿飞只知道妈妈生病了,不知道妈妈生什么病,她希望老师先别说,免得阿飞担心。

本想好好安慰她,没想到反而被她积极乐观的想法激励了,真是「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啊!我告诉她不用太担心阿飞,阿飞除了成绩不好外,其他的没什么大问题。在学校我会帮忙盯著,在家就要麻烦爸爸了,也希望阿飞能藉此机会长大,学习独立,当个成熟能照顾弟弟的大哥哥,帮忙做家事,料理家务……。

隔天,我到福音书房买了两张卡片,一张画著「祈祷的手」,一张画著在港湾中静静停泊的船。希望她藉由弟兄姊妹的祷告勇敢度过一切疗程,并希望她能在上帝的臂弯中好好休养,重新得力。

之后,我向全班的孩子说阿飞的妈妈生病了,下周一要住院,大家同窗两年多,感情就像同胞手足的兄弟姊妹一样亲,我们应该表达我们的关切,虽然只是小小的两张卡片,却能让病中的人感受到无比的关心和温暖,这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力量。我先写了一段话,并引了诗篇二十三篇:「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我念给孩子们听,并稍做解释。接著我传下去让孩子们每人写一句话并签名,下课后收回来。

我很高兴孩子们都表达了他们对阿飞妈妈的关心。我把卡片拿给阿飞,请阿飞传达我们的关心。阿飞说:「老师,你干嘛这样?这样很丢脸耶!」阿飞的反应使我觉得奇怪,我以为他应该说:「谢谢老师,不好意思这样麻烦大家,我妈妈一定会很感动的。」我说:「这是大家真诚的关心,没人会笑你,大家从今以后更会帮忙你,人与人间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忙,你不要不好意思。」阿飞好像还有话要说,但说不出来,我拍拍他,告诉他:「平常都是妈妈在照顾你们,现在妈妈生病了,换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要照顾她。你是老大,你要学习独立、要长大成熟,要分担家务,要自动自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别让病中的妈妈担心。」阿飞听完后不耐烦地拉长了声调回答我:「我□知□道--!」

之后一个礼拜,阿飞成绩更差了,字写得更乱了,回家后看电视的时间更多了,和弟弟仍是一样天天吵架,爸爸每天买便当回来当晚餐,还好吃完后阿飞会帮忙洗碗。在学校打扫工作常常做一半,总要我提醒才做好,上课仍然不专心(也许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有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我看了他的表现,心里又急又气。我知道他家中目前的情况值得同情,我也知道这十几年来,妈妈把他照顾得好好的,凡事不厌其烦地叮咛,也常盯著他做,所以一时之间他很难适应妈妈不在家的生活,或者说他终于不用被妈妈管,所以尽情把握这难得的自由。可是我不想同情他,我认为一个国三的孩子,应该对妈妈住院动手术这事会表示难过,进而细细体会妈妈平日的教导和期望,趁机回报妈妈,让妈妈知道孩子终于长大了,懂得自动自发,她肩上沈重的担子终于可以放下一些了,可以安心住院好好养病。我不禁在心中喊著:「阿飞,你为什么不长大?」

我找阿飞谈话,阿飞的表情木然,眼睛眨呀眨,不停地玩著外套的拉链,我觉得我说的东西打不进他心中,他没有认真地看待妈妈生病这事(他已经知道妈妈是什么病了),他甚至觉得目前的生活很自由,他将之视为可以玩乐堕落的时机,而非可以成长的机会。对阿飞说话时,偶尔会有耶稣比喻他那世代的感慨:「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和他谈完话,我忍不住暗自摇头,再一次在心中喊著:「阿飞阿飞,你为什么不长大?」

国文课本里有许多篇文章都提过一个主题:「苦难使人成长」。像杏林子的「生之歌」中的「一颗珍珠」----「突然一个打击临到它,一粒沙子嵌进肉中,痛得它昏天黑地,它抗拒不了,排斥不了,只有强忍著撕裂一般的痛苦,抚著伤口,一点点分泌出光滑的真珠质来层层包容这个侵入它生命中的「苦难」。年年岁岁,漫长的忍耐,无尽的辛酸,那一粒丑陋的沙砾已变成美丽的珍珠。眼泪化作欢笑,痛苦的代价成就了荣耀的光彩。」像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像麦帅为子祈祷文中的祈祷:「我祈求你,不要引导他走上安逸舒适的道路,而要让他遭受困难与挑战的磨练和策励。让他藉此学习在风暴之中挺立起来。」圣经罗马书第五章第三节说:「患难生忍耐。」我们在患难中仍能欢喜,是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但是阿飞在患难中的欢喜却是一种无知和懒散的欢喜。

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对苦难的感觉太迟钝,当苦难悄悄临近而尚未完全临到时,他们总以为天下仍太平,每天有得吃有得玩就好,过一天是一天,若要改变自己,积极奋发振作,他们觉得那太累人了,即使知道应该如此,却总是做不到也不想做。当苦难来临时,有的孩子选择逃避或抱怨,因为他们不知如何去面对,也不想去面对,还来不及藉苦难来成长就先被苦难打败了。

看著现在这些发育良好,看起来个个聪明帅气美丽的国中孩子们,我常是在欣赏之馀不免担心。有人说:「贫穷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贫穷磨练人各种品格,激发生命的毅力,在其中尝试各种人生经验。我们当然不愿意过贫穷的日子,除非无可选择。只是现在大部分的孩子从小不虞匮乏,生活优渥,甚至是予取予求,实在缺乏磨练。现在孩子生得少,不像以前做大哥大姊的要帮忙家务还要照顾幼小的弟妹,自然而然培养出责任感和许多好品格。现在许多孩子从小生活就被安排得好好的,学各种才艺,上安亲班,进补习班,所以长大后还是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一有空闲只会看电视打电动,否则就觉得无聊无所事事。一旦没人管,也没能力管好自己,生活便更加散漫堕落。我为阿飞著急难过,也为阿飞妈妈忧心。

想著班上一些孩子的言行举止,我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沈重了起来。是啊!怎么样的时代成就怎么样的人。孩子们的生命中不是没有长大成熟的能力,而是自小缺乏磨练和表现的机会,他们并非不懂得要去做好榜样,而是没有人好好教他们如何去做,也没给他们机会去做。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耶稣是好牧人,我们也亲尝到他所赐予的丰盛生命。如今有幸在教育界服务,但愿能以好牧人自期,效法耶稣的心,带领孩子们看见生命中更多的美好,发掘生命中潜藏的能力,也激发他们生命中没有机会释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