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心所疼惜的台湾啊!我的青春拢总献给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湾啊!我一生的欢喜拢在此。我在云雾中看见山岭,从云中隙孔观望全地,波澜大海遥远的对岸,我意爱在此眺望无息。我心未可割离的台湾啊! 我的人生拢总献给你。我心未可割离的台湾啊! 我一生的快乐拢在此。盼望我人生的续尾站,在大涌拍岸的响声中,在竹林摇动的荫影里,找到一生最后的住家。 □□马偕之歌·〈最后的住家〉(台语)
看倌注意了!现在登场的可不是史艳文或黑白郎君,而是货真价实的历史人物喔!他就是一百多年前,将上帝之爱传进北台湾的福音使者□□马偕博士(Dr. George Leslie MacKay)。
《马偕在台湾》布袋戏DVD由「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传播中心」与享誉国内外的传统布袋戏团「亦宛然掌中剧团」联合制作,并由专门映演布袋戏的霹雳国际多媒体公司台湾台负责录影,以深具台湾文化特色的布袋戏,藉由宣教师马偕博士在台湾的一生,具体呈现上帝对台湾人的关心与疼爱。
马偕博士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加拿大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在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马偕博士从小就深深地感受到耶稣基督那甜蜜而神圣的爱,也因此立下他日后做宣教师的志愿。
廿七岁那年(西元一八七一年),马偕博士受加拿大教会的指派,远度重洋来到台湾传福音。翌年三月,他所搭乘的海龙号轮船缓缓地驶进了淡水港。马偕博士在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块土地。他在其日记中写道:「我举目向北向南,然后向内陆遥望青翠的山岭,心灵非常地满足,心神安宁且清静,有一股明确的声音对著我说:『此地就是了!』而同行的李庥牧师也同时对我说:『马偕,这就是你宣教的地方了。』」
接下来的三十年,除两次短暂返回加拿大述职外,马偕博士将他的一生的精华岁月都奉献给了台湾。他藉行医走入民间,尤其以治疗疟疾和拔牙最为著名。根据记载,马偕博士在台湾为人拔牙两万一千颗;一手执钳,一手抱圣经已成为他的标志。
马偕博士特别注重对台湾固有文化的尊重,他所盖的教堂与学校充满中西合璧的原创性,他学台湾话,穿台湾服,娶台湾妻子,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台湾人,他死后埋骨于台湾,这是最深的文化认同□□他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台湾人,他是比台湾人更爱台湾的基督徒。
然而,并非所有的台湾人都能认同马偕博士的用心,反而用敌视与仇恨的态度对待他。马偕博士多次从刀口下逃生,经历无数暴民、流氓恐吓、被丢石头、砸粪、扔鸡蛋,教堂遭纵火……。是什么力量支持著马偕博士,让他愿意为台湾付出一生永不后悔?答案就在上帝的爱之中。
马偕博士清楚地知道,上帝爱他,上帝也同样地爱著台湾的人民;耶稣基督的诞生是为了他,也是为每一个台湾人。马偕博士为台湾人所做的一切,不是出于自以为是的怜悯或慈善,相反地,他倒空自己,让自己成为上帝爱的导管,将上帝的热爱传递给台湾人。当他愈倒空自己服事别人,不断地透过读圣经、祈祷,与上帝保持连结,他的生命就愈有空间让上帝的爱重新填满。
《马偕在台湾》这出布袋戏的幕后催生者林俊育,十分能够体会马偕博士这种愈付出愈喜乐的生活态度。就像许多中小企业家的成功故事,林俊育也是苦出来的穷人家小孩,后来成为一个成的贸易商。退休之后,他并没有向别人一样只顾著享清福,反而是继续将自己的经营长才发挥在他对基督信仰的实践上。
耶稣基督说:「要爱邻舍如同自己。」对林俊育而言,「邻舍」就是他在教会中遇见的盲人朋友,也是他在社会上所遇到的许许多多耳聪目明,但心灵空虚缺乏依靠的人群。
因此,林俊育亲自编写《马偕在台湾》布袋戏的剧本,不厌其烦地考究历史与布袋戏曲的各项元素,将剧本一修再修,并且本著中小企业家旺盛的斗志与执行力,四处奔走寻找演出资源,期待用台湾人熟悉的方式和语言,传达马偕博士对台湾人的爱与贡献。在他持续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促成了《马偕在台湾》这出布袋戏的诞生。
《马偕过台湾》以别具意义的历史题材,为台湾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新血,并且以布袋戏特有的诙谐趣味,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这出戏目前已进入后制阶段,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与观众见面。届时,观众朋友将可从马偕博士传奇的一生中,看见耶稣基督的福音如何「光临台湾」,并且从一百多年前台湾的风土民情中,发现上帝对这块土地与人民的爱。
※《马偕过台湾》布袋戏DVD即将由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传播中心发行。洽询专线:02-23633300。有兴趣的读者亦可至「台语信望爱」网站http://taigu.fhl.net/一窥幕后制作花絮。
【光临台湾行动方案】
想想看,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有哪些人是你觉得特别不可爱的呢?你可以做个简短的祷告,请求耶稣基督的光和爱进入你的心中,帮助你成为上帝爱的导管,学习去爱那些与自己不一样的人,让台湾这块美丽的岛屿,因为你的存在,变得更加可爱。
转载自《耕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