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达华研道中心》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宁录山上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宁录山(Nemrut Dagi 又名:内姆鲁特山)是古玛尼根王国(Kingdom of Commangene)统治者的坟冢,由于山上有巨型古雕像,所以称为「人头山」,这个称谓较为人认识。土耳其境内有二十一个景点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宁录山是其中之一(注1),但碍于位置偏远,到访游客数量远低于以弗所、棉花堡和加帕多家等新约世界希罗遗迹。


中央突出的尖山峰,就是宁录山。


在海拔以上2100米的宁录山上,整个古玛尼根的国土一览无遗,北面有东托罗斯山脉保护,南面虽然是广阔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平原,但离开河道的地区全是干旱的旷野,敌人要从南进攻也是不容易。从东往东南方眺望,是幼发拉底河的河谷,比雷吉克水坝(Birecik Dam)建造后,泛滥的河谷形成的湖泊在山上清晰可见。在2000多年前,因着这些天然的屏障与地理的优势,古玛尼根成为帕提亚(Parthia)与罗马「大国外交」之间东西文化及贸易走廊上的「经济带核心区」。


幼发拉底河在山区下的背景远处隐约可见。


古玛尼根是西流古帝国(Seleucid Empire)瓦解后成立的小国,与北方山区上的亚美尼亚以及东南方的奥斯若恩(Osrhoene)都是夹在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之间的独立缓冲国(Buffer State)。古玛尼根坐落的位置具战略价值,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北的的山区不容易穿越,加上幼发拉底河从北到南的分割,山峡两旁的渡河浅滩不多,关键的位置形成天然的瓶颈,对古玛尼根三大城市:梅利提尼(Melitene)、撒摩撒他(Samosata)及泽乌玛(Zeugma)的发展更有利。

政治上古玛尼根可说是罗马与帕提亚之间的摇摆州,纵使在文化交情上贴近帕提亚,古玛尼根一直未有忘记罗马的军权。公元前63年,罗马共和国晚期,古玛尼根臣服于罗马将军庞培(Pompey)并派出军队支援罗马,然而三十多年后却投靠帕提亚对抗罗马的安东尼(Antony)(注2)。

古玛尼根所敬奉神明的名字串连希腊语及波斯语,统治者的服饰也混合东方波斯与西方希腊的特色,由此可见古玛尼根的宗教与文化也是集两家之大成。公元前86 – 31年是王国的高峰时期,在位的统治者是安提阿古一世(古玛尼根)(Antiochus I Commangene),考古学家在泽乌玛发现一道铭文石碑,其上包括这王的称号:

安提阿古一世 神 正直者 神显者 爱罗马者 爱希腊者
Antiochus I Theos Dikaios Epiphanes Philoromaios Philhellen
(注3)

石碑内文继续纪录安提阿古为三神明竖立神庙,有宙斯・奥罗马斯德斯(Zeus Oromades)、 阿波罗・密特拉斯・赫利俄斯・荷米斯(Apollo Helios Mithras Hermes) 及 阿尔塔谷涅斯・赫拉克勒斯・阿瑞斯(Artagnes Herakles Ares),这三个神明安提阿古在自己宁录山坟冢上有供奉。因此,挖掘泽乌玛的考古学家估计,这渡口城市内都有敬奉这些神明的庙宇。


安提阿古与赫拉克勒斯握手。


安提阿古与阿波罗握手。


石碑的另一面是安提阿古与神明握手的浮雕,学者称之为「德诗奥斯」(dexiosis;握手)。身穿波斯服饰的安提阿古头戴高帽,这帽大概是古玛尼根独特的服饰,另一边全裸的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手握安提阿古的右手。虽然太阳神面容已被破坏,但头后的光线依然清晰可见。整块浮雕都强调王与神明之间的关系,在古代世界,不论是希腊罗马或是东方的波斯都未有发现任何「德诗奥斯」是人与神握手,考古学家罗斯(Charles Brian Rose)指,这明显是王将自己的地位抬到与天神同等。太阳神手执月桂冠大概与安提阿古头上所戴的相同,这进一步加深神明与王之间的联系。浮雕内的安提阿古与太阳神的大小相若,若王的高帽完好保存,整体的高度甚至超越神明,这也是王看自己与神同等的证据。



安提阿古雕像的头。


泽乌玛同时也出土了安提阿古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德诗奥斯」,两块石碑都存放在土耳其的泽乌玛马赛克博物馆(Zeugma Mosaic Museum)内。除了泽乌玛外,「德诗奥斯」握手石碑分别在古玛尼根王国多个地方发现,至今超过7块完好保存,其中规模最大的无疑是宁录山坟冢建筑群上的。安提阿古在国土内东托罗斯山脉(East Taurus Mountains)的山岭上为自己建造坟冢(Tumulus),为了提高原来的山,他命人在山顶上堆积了大量石块,慢慢山顶的外型变成圆椎,又在山东西两边建造平台,其上有敬拜神明的祭坛。东西平台上,安提阿古的巨像坐在众神明旁边。经历两千年,风吹雨打及地震破坏,这些神像基本上都已塌下,考古学家重新署立身躯,神像的头部却依然摆在地上。纵然如此,访客今日依然可以感受当年的宏伟,只能赞叹古人的建筑美学。东平台的保存情况尚好,除了神像的头部及身躯外,登上祭坛的阶梯并其上的平台依然屹立。按泽乌玛「握手石碑」记载,安提阿古很可能派遣祭司在山上进行祭祀活动:

我指派祭司在这裏并王国内其他的圣域内,又指派土地给这些圣域,让收入可以从同一区而得。祭司在每月的十六日并我的诞辰都献上香及祭牲,让土地的居民都可以庆祝。


学者估计宁录山祭坛原来的状况。

古代世界神明与统治者有直接联系并不是新事,从埃及到远东地区都不乏例证,然而是什么原因驱使山区小国古玛尼根的统治者将自己抬举到与神同等、直接坐在神明之间,这确实是耐人寻味,看来安提阿古的傲气也非比寻常。


赫拉克勒斯的头。


安提阿古的头。


圣经也不乏「如神」的概念,自创造以来「如神」的欲望从未离开人类的脑袋。从蛇对亚当夏娃的引诱到塔顶通天的巴别,人们一直希望如神一般。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世记》3:4-5

所谓「如神」就是可以将自己与神同等,做神所做的事,按《创世记》神所造的就是订下善恶的标准,而人正正就是反对神的善恶的标准,从新厘定何谓善恶,颠覆神的「创造秩序」,《以赛亚书》描述这样的人:

⋯⋯这等人拣选自己的道路,心里喜悦行可憎恶的事⋯⋯因为我呼唤,无人答应;我说话,他们不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所不喜悦的。《以赛亚书》66:3-4

《以赛亚书》中所谈论的这些人大概也是参与在耶和华圣殿的,他们因着圣殿的宏伟华丽而欢喜,高呼「愿耶和华得荣耀」,然而内心却不依从上主的善恶标准。表面上是敬拜上主,实际上是藐视上主的「创造秩序」,将自己的地位抬到与神同等,基本上与安提阿古无异,或许安提阿古还比他们坦白一点,直接承认自己看自己如神一样。大概《和合本》的翻译者因着这个原因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人,对着这些自以为在圣殿事奉敬拜上主的人,耶和华如此说:

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那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假冒为善的宰牛,好像杀人,献羊羔,好像打折狗项,献供物,好像献猪血,烧乳香,好像称颂偶像。这等人拣选自己的道路,心里喜悦行可憎恶的事。《以赛亚书》66:1-3

没有任何事比宗教上的挂羊头卖狗肉更可怕,当我们一方面说自己在敬拜神,另一边厢却无视上主的善恶标准,这已经是看自己如神一样。站在宁录山上让我们反思一下何谓敬拜与事奉,是按自己的意思「高举」上主,所谓的「为主做大事」?还是单单降伏在主脚前,谦卑并依从上主的善恶标准,保存他的「创造秩序」?

后记:古玛尼根与犹太民族

古玛尼根王国与安提阿古是一扇窗户让我们更深入明白第一世纪的国际政治环境,犹大与古玛尼根都是夹在罗马与帕提亚之间的小国。罗马人处理古玛尼根与处理犹大的手法有很多相同之处;而安提阿古的政治手段与建筑美学都不亚于犹大区的统治者大希律(Herod the Great)。大希律也不是唯一一个嫌山不够高、堆高山丘并在其上建造坟冢之人,虽然没有历史记载希律造访过古玛尼根,但他的灵感也有可能来自安提阿古。

按约瑟夫记载,大希律的后代也有与古玛尼根王族结亲,大希律的曾孙女土西拉(Drusilla)(注4)由父亲许配给安提阿古一世的曾孙安提阿古四世伊皮法尼(Antiochus IV Epiphanes),奈何安提阿古四世拒绝接受犹太教,婚约因此而解除。土西拉后来转嫁愿意行割礼的艾莫撒王(Emesa)阿兹祖(Azizus),不久之后却受唆摆与阿兹祖离婚,再转嫁罗马人犹大巡抚腓力斯(Felix)(注5)。腓力斯巡抚任期间,保罗被耶路撒冷的祭司控诉,关在监内。按《使徒行传》记载,腓力斯对于保罗所传所讲颇感兴趣,奈何为了讨好犹太人,纵使没有起诉的实据,巡抚依然将保罗关在监狱7。约瑟夫记载,腓力斯与妻子土西拉双双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下丧生8。安提阿古四世是古玛尼根末代王帝,国家被罗马纳入帝国版图后正式瓦解。公元70年提多(Titus)围攻耶路撒冷的军队内也包括来自古玛尼根的士兵。




注:

1.https://whc.unesco.org/en/statesparties/tr%2F

2.https://www.worldhistory.org/Commagene/

3.Rose, C. B. “A New Relief of Antiochus I of Commagene and Other Stone Sculpture from Zeugma”, p220-231.

4.土西拉命途坎坷,她父亲亚基帕一世离世后,凯撒利亚和色巴斯的人,将当时六岁的土西拉与与十岁的姊姊卖到妓院,《犹太古史》19:356-35.

5.约瑟夫《犹太古史》20:139-140。

6.约瑟夫《犹太古史》20:141-142。

7.使徒行传 24:24-27。

8.约瑟夫《犹太古史》20:144。

本专栏与《夏达华研道中心》合作

【延伸阅读】:
犹太故事中的读经智慧│犹太故事与我何干?
住荒场的猫头鹰
犹太故事中的读经智慧│原来,成为可拉一点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