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變革

【作者: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艱」守主道(仰望) 2025.08.10



圖片來源/WIKIPEDIA


翻譯 | 孫岱君

《以斯拉記》7章

在《以斯拉記》6章所記載的那些事件和第7章之間有著大約五十六年的間隔。被擄回歸之後的這段早期歷史令人難忘。在這段時間,猶太人在多方面有了重要的進展,他們打了勝仗,克服了挑戰。由於神恩典的作為,他們得到了喜樂。然而,在第6章裡所慶祝的那些成就,並不表明神在祂百姓中間所做的工作就此停止。《以斯拉記》餘下幾章和《尼希米記》詳細記載了神接下去所做的工作。祂的百姓罪性仍在,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的變革。

神的真道是祂的旨意和道路的記載,祂推進變革也主要是憑著祂的真道。我們在下面這幾章中所看到的正是這一點。猶太人在五十多年以前曾有過一次屬靈大覺醒,儘管如此,他們此時還是需要有恩典從主那裡傾倒下來。以斯拉是「熟讀聖經之人」。他帶著神的真道,從巴比倫來到猶大業已建立起的社區內。這道觸及到百姓的心。他們看到自己的罪,就謙卑下來。通過這真道的力量,他們的生命改變了。

神的真道純淨

若沒有順服神的真道,就沒有變革,這一點極為重要,從一開始就要留意到。這一章有好多處提到「天上神律法」(12節、21節),還有其他相關的說法,這都是指神的真道。如果沒有讓神的教會在教義、生命和敬拜上回歸到神的真道,還有什麼可算是變革呢?我們如今常聽人說:「教會一定要常常處於變革當中。」對此我們全心全意贊同。可有些人說這話的意思是教會應該常常變通,與時俱進,然而,教會變革涉及的實在是常常回到神的真道中去。無論是什麼樣的變化,只要它不能把教會帶到更順服神的真道的光景,那就不是變革,而是變形。

聖經說以斯拉「是敏捷的文士,通達耶和華以色列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6節)。也就是說,他通曉神通過摩西賜給祂百姓的律法。毫無疑問,以斯拉曾花費大量時間來研讀律法。以色列人被擄到異邦時,一定有人帶著律法的經卷。或許以斯拉曾用大量時間來抄寫律法。百姓被擄到異邦,沒有聖殿,但他們仍然有律法。作為被擄的孩子,他一定知道《詩篇》119篇54節所說的是什麼滋味:「我在世寄居,素來以你的律例為詩歌。」

我們讀到:「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10節)在這節經文中,「考究」、「遵行」和「教訓」這幾個動詞的順序值得一提。對於以斯拉而言,通曉神的真道當然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盡心、盡意、盡力地順服神的真道。他並不止於考究神的真道,而是遵行它。他考究神的真道並不是不用心的或純理性的,而是預備好自己的心準備遵行這道。我們不知道以斯拉是否知道大衛的這個祈禱:「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律例指教我,我必遵守到底。求你賜我悟性,我便遵守你的律法,且要一心遵守。」(詩119:33-34)但他卻是這樣做的。

耶穌曾警告祂的門徒,要他們防備那些假冒為善的文士,祂說:「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太23:3)以斯拉卻不是這樣。只有當他考究並遵行了神的律法之後,他才有資格教導律法。神在以斯拉的心中放入遵行和順服的心志,然後才使用他把遵行和順服真道的心志放入百姓的心中。

神大能的手

神的護理之手保護並引領祂的百姓,在他們中間成就了變革。這一章數次提到神的手(6、9和28節)。聖經常常提到神的手(出13:3;得1:13;撒上5:6;詩118:15)。海德堡要理問答說:「因為萬物都在祂的手中,祂若不許,它們動也不能動。」(主日十,問題二十八。譯者注:摘引自王志勇譯本。)這句話極為恰當而美好地把神的手和祂的護理聯繫起來。聖經在談到神審判仇敵或拯救祂百姓的護理行為時,通常就會提到神的手。

在第6節,我們看到神的手在指引亞達薛西王允准以斯拉「一切所求的」。11至26節詳細記載了亞達薛西王是如何把耶路撒冷的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提供給以斯拉,就好像他讓以斯拉隨便填支票一樣。百姓需要什麼支援,神都給預備了,甚至是通過他們周圍的非信徒之手預備的。這是《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共同主題。《以斯拉記》把這一切歸功於神聖善之手的作為。

其次,神的手在以斯拉的路途上保護了他(9節)。在長達四個月的旅途中(8-9節),神一直看顧祂的百姓,保守他們平安(見詩121:5)。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並不安全,也不容易。他們可能會遇到許多危難,但他們一個也沒遇到。以斯拉承認說是「神施恩的手」把他平安地帶到耶路撒冷(9節)。

第三,是神的手招聚了一大群人和以斯拉一同回到耶路撒冷。以斯拉在28節明確提到了這一點:「因耶和華我神的手幫助我,我就得以堅強,從以色列中招聚首領,與我一同上來。」和以斯拉同行的人中間有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尼提寧等重要人物。神的手招聚起這群餘民,和以斯拉一起回到耶路撒冷,就像牧羊人帶領他的羊群一樣(見詩77:20),而這一切都是人眼所未見的。

難怪以斯拉非要為神的手所做的事向祂獻上讚美與感恩不可了!他也像大衛王在歌唱牧者的詩篇中所寫的那樣,看到了神的「恩惠慈愛」隨著他(見詩23:6)。以斯拉在第9節明確提到了神的恩惠,在第28節提到了神的慈愛。神的護理如今也是一樣掌管並主導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步。我們有沒有像以斯拉一樣在其中看到恩惠和慈愛呢?

總括起來,以斯拉所經歷到的神的手是他力量的源泉。當他寫出第28節的時候,他所關注的正是神的手的力量:「因耶和華我神的手幫助我,我就得以堅強。」(黑體表示強調,為作者所加)以賽亞所寫的他經歷到了:「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賽26:4)。大衛也說過類似的話:「你有大能的膀臂,你的手有力,你的右手也高舉。」(詩89:13)每天得力量的秘訣就是在耶穌基督裡倚靠全能神的力量。在神那裡,他的力量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見林後12:9)。我們若渴望看到變革,就應該仰望主的手來尋求變革。

神的美麗聖殿

神差下祂的真道,伸出祂的手,目的何在呢?祂在變革祂的錫安山,或者用這一章所用的生動語言來說是「修飾」他的殿(27節)。在我們這個墮落的世界上,每樣東西都勢必會朽壞,神的教會也不例外。正如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房子翻新裝修一番,神也要裝飾祂的殿,而且祂是憑祂的真道和手來做的。

在這一章中,祂如何裝飾祂的殿呢?我們已經看到,亞達薛西王從他自己的府庫中提出大量的物資給以斯拉(15-23節)。王讓以斯拉把他「在巴比倫全省所得的金銀」都帶走(16節),此外,「你神殿裡若再有需用的經費,你可以從王的府庫裡支取」(20節)。使用外邦人的財富並把它分別為聖,使神的榮耀得到讚美,這是祂計畫的一部分。先知以賽亞曾預言說:「利巴嫩的榮耀,就是松樹、杉樹、黃楊樹,都必一同歸你,為要修飾我聖所之地,我也要使我腳踏之處得榮耀。」(賽60:13,黑體字表示強調,為原作者所加)這預言應驗了,而就在一兩代人之前,當第一波人從巴比倫回來時,神也曾做了同樣的事,正如《以斯拉記》1章所記載的那樣。

我們不確定神的聖殿何以需要裝飾。或許,在重建之後的頭幾十年間,聖殿已變得年久失修。亦或許此時,猶太人比從前更闊綽了。無論什麼情況,我們都應該在這裡越過屬物質的情形來探尋屬靈功課。教會是主的屬靈聖殿,也是由罪人構成的,要不了多久就會落入荒蕪的光景。每一代人都需要在變革與復興中經歷神的裝飾工作(見詩90:17)。終極而言,神並不會從外面裝飾祂的教會和百姓。要記得以斯拉所做的工作,都是在深層次以聖道為核心的。當神使祂的聖道在百姓的心靈和生命中生發出影響時,祂的殿就是美麗的。

神裝飾祂的教會,為的是住在裡面。我們讀到基督為教會捨己,為的是「要用水接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5:26-27)。神的百姓的榮耀希望就在於有一天教會將不再需要變革,因為有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並且「裝飾整齊」(啟21:2)。

然而,只要那一天尚未臨到,神就會持續不斷地憑祂的聖道親手塑造、打造、鑄造祂的教會。願祂把以斯拉那樣以聖道為核心的心志賜給我們!我們盼望變革不是靠人力,而是靠主耶穌基督的福音那征服萬有的大能。憑祂愛子和祂右手的大能,祂「賜華冠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叫他得榮耀」(賽61:3)。

討論問題

1. 我們從《以斯拉記》7章10節讀到了以斯拉的主要人生目標,試從《詩篇》119篇找出五節經文來支持以斯拉的人生目標(不要找本書這一章已給出的經文)。

2. 我們要怎樣預備我們的心來考究神的律法(拉7:10)?試提出幾種方式。

3. 波斯國王把神的律法稱作「神的智慧」(25節)。他也看到,人若不遵守神的律法,就會有忿怒從天降下(23節)。在教會之外的君王這樣尊重神的聖道,而今天教會內部的許多人卻不看重,你怎麼解釋這種現象?

4. 我們是否仍然能像以斯拉那樣看得出神的手在工作?在當今的教會或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事讓我們看到神的手?

5. 以斯拉看到了神的手在工作的證據。看到之後,他是如何回應的?他的做法教導我們當以什麼態度來對待神的護理?

6. 以斯拉被興起,為要完成一項獨特的工作。然而,以斯拉仍不失為我們如今當效仿的楷模。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麼?也請討論一下,以斯拉在何種意義上讓我們看到基督的形象?




※本文為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所著《懷想歸途》(Memoirs of the Way Home)第七章。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