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休业式结束后去接他们回来。一路上,女儿兴奋地展现她的奖状和奖品,还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妈咪,我下学期还想当班长!」我问她:「你为什么想当班长?」她说:「因为当班长可以帮助同学还可以帮老师的忙。」这个只有小一的孩子竟有这样美丽的心意,我听了深深动容。
不是因为大权在握可以管人,不是因为顶著光环足以傲人,也不是因为可以被称赞可以拿奖品,只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这样单纯美好的想法,这种利他思想,这种现在大力倡导的「仆人」式管理哲学,竟展现在一个小小孩的想法上。我不禁赞叹上帝常藉著单纯的小孩子来教导我们一些看似复杂深刻的道理。
「我想当……,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这样美丽的心意,似乎久久不曾听闻了!女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想法,竟是我在生活中久违了的浊世清音。我的思绪不禁飘向历史中的诸多美谈。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鼓腹而游」的尧舜治世,到白居易的人道关怀,到草莽武侠的水浒传,到如今的……如今的……,说来尴尬,我竟想不到如今有哪个官员的职志是以助人为目的。
唐朝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一诗中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身多疾病、有志难展,本来该辞官归隐,但自己治下还有百姓因贫穷而逃亡,内心深感惭愧和自责,因此不能一走了之。他仍要尽己所能让百姓过得更好,才不愧对每月所领的薪俸,因为这是民脂民膏,是人民流血流汗辛勤所得。这两句诗把一个正直清廉官吏忧国忧民之心全表达了出来。
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是唐朝的盛世,这治世其实得力于当时的宰相宋□。人称宋□「有脚阳春」,因为他像长了脚的春天,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在宋□的治理下,大同世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竟得以实现。
而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其「观刈麦」一诗中写到他当周至县尉时,看到饥饿的妇女抱著小孩,在麦地上捡拾别人收麦时掉下的一颗颗麦粒来充饥,他深觉不忍。在对贫穷受难者表达同情之馀,他更反躬自省,觉得自己为官过著优裕的生活,却让老百姓贫穷受难实在是值得羞愧的事情。他写道: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至此,我不禁揣想:如果我们的各大官员也有这种美丽的心意,便不会时时有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不必用阳光法案来审查财产,也不会时时有民告官骂官,或用激烈的手段来达到诉求。人民也不会因为抓住某某官员的小辫子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大肆宣扬,大加挞伐。民意代表也不必为了提升曝光率而无中生有,小事化大;竞选之际也不必端出一盘盘牛肉来利诱选民。而官员们的身教更会改造整个社会风气成为和谐美好,人人皆乐于助人,贪人之利便自觉羞愧,诈骗案件将消失无踪。
如果医生也有这种美丽的心意,视病犹亲,病人在医院将感受到温暖关爱,不会被粗暴对待,不会有病患被踢皮球或因缴不出保证金而拖延致死,或为了要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不得不送红包。
如果建商们也有这种美丽的心意,我们的居住安全才有保障。不会有海砂屋、辐射钢筋、沙拉油桶填充柱子、山坡地滥垦滥建……。
然而,当女儿这样「正常」的心意被我刻意写出;当一位爱民如子的官员被大幅报导;当一个医生不断被颂赞他医术精湛、视病犹亲、拒收红包;当建商一再强调保证房子真材实料,绝不偷工减料时,……我知道人心病了……。因为本来就该如此的事竟需要如此盛赞,表示人心已败坏到某一地步。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至今仍是人们心中的理想国;香格里拉也存在人们的梦境里;当风檐展书读,我们把眼光投向历史也是为了寻找理想典范。其实,人心向往清廉正直纯良美善,自古至今不曾改变。只是,我们总跟著世界的价值观走……。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十二:2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是啊!善政者,该使人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善商贾者,该搬有运无,不必藏私;善医的,该仁心仁术,救人惟急;善教者,该循循善诱,激发其生命芬芳;善文者,该执笔为剑,发聋振聩;善料理者,该给人幸福……。这样,当此生必须告别时,才可以了无遗憾。
回到家里,女儿又兴奋地拿出她期末考的考卷给我看,都是一百分。然后,她用更兴奋的声音告诉我:「妈咪,我们班的育任本来数学考二十几分,后来老师要我教他,他都有认真学,他这次数学考了八十几分,他好棒!他进步了!」
耶稣说:「你们要做世上的光世上的盐。」一切原来就是这么简单。